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播面临哪些困境?
2025年10月24日
3.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播面临哪些困境?
(1)传播质量良莠不齐:关于传统文化的信息生产需要依靠生产者的专业知识以及对于内容体系的准确把握,具有一定的传播门槛。部分传播主体在解说历史资料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存在歪曲现象,并且在其他领域的内容生产中多见传统文化元素,缺少对于某一元素及内涵的准确理解,极易错用、滥用,进而误导大众,例如具有历史背景的电视剧布景、服饰常出现“倭风”“影楼风”的现象。(2)传播形态流于表面: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特点,人们接收到的信息多以简单图文或短视频等碎片化的形式呈现,很难让人们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全面体系的有效认识,同时也难以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思想观念、精神内涵的认知水平。并且互联网的娱乐化环境一方面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播内容更注重趣味性,另一方面人们也难以对信息展开系统深度的思考,让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流于表面,使得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难以被有效传播。(3)传播内容较为单一:受数字鸿沟、文化背景等影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往往会筛选适合新媒体传播与大众易于接受的内容,能够被大众熟知的传统文化多集中于部分国学典籍、诗歌曲艺等内容,难以通过片面内容展现以及与日常生活距离较远的内容往往容易被遮蔽。(4)传播圈层较为固定:当前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生产主要依靠大众主流媒体,依赖其进行议程设置主动传播。在用户生产内容方面,因有关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较为小众,个体沟通交流进而发展成为圈层,使得有关信息多在圈层内传播,难以“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