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互联网时代关于隐私保护是否可行的不同争论?

2.如何看待互联网时代关于隐私保护是否可行的不同争论?

尽管隐私权在互联网时代已经成为一个格外受到关注的问题,并且社会各个层面也在致力于从各个方面加强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但在学术界中也存在一些关于隐私权是否还能得到保护的争论。简要介绍如下:(1)现代社会不具备保护隐私的可行性:悲观主义者认为,高速运转下的信息社会,人们通过法律、法规和道德手段对个人隐私数据的收集、流通进行约束和控制很不现实。(2)放弃部分隐私是公共利益的需要:社群主义者认为,现代社会人口的高流动性、社会制度的复杂性及匿名性极容易引发犯罪、欺诈及逃税等负面社会问题或反社会行为,个人放弃部分隐私信息便于政府制定有利于公共利益政策及社会治理的优化。(3)保护个人信息存在必要性:自由主义者认为,为了免遭“老大哥”(big brother)、数据收集公司、商业营销机构及有窥探他人欲望的公民利用个人信息,从道德层面应该设置可靠的个人隐私保护机制,限制对个人信息的过度利用。[18](4)延伸讨论:尽管信息社会增加了隐私保护的难度,甚至让每个人都成为数字时代的“透明人”,但“隐私权”仍然存在且必须被广泛承认。在格外追求个人自由及隐私保护的国家,即便反对让渡个人隐私数据(如健康状况)的自由主义者,实际上也高度依赖其他社会成员已经让渡的隐私,即存在“搭便车”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