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对全球化及逆全球化思潮的思考

专题02 对全球化及逆全球化思潮的思考

1.全球化相关理论梳理:(1)全球化的概念:全球化,是指以经济关系为基础,以人类的物质实践为支撑,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日益联系、交互影响的过程或结果。吉登斯认为,全球化是“让原本在地理空间上散落分布的人口距离变近、交流增加,使整个地球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或者全球社会的各种过程”。(2)全球化的原因:推动全球化最为根本的动力是资本的逐利天性,以及建立在资本逐利需求基础上的全球资源配置、全球销售市场、全球分工体系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此外,环境变暖、恐怖主义、网络空间治理等人类共同面对的威胁也是推动全球间各种组织、力量合作的动力。(3)全球化的表现:全球化表现为经济的全球化、政治的全球化和文化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表现在世界范围内的贸易、市场交换、分工合作;政治全球化表现为超越单一国家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成立;文化全球化表现为文化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以及本国文化与他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交互与碰撞。

2.全球在地化现象思考:(1)概念的提出: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由美国学者罗伯森提出,指在受全球化趋势影响的背景下,地方要素与外来要素进行融合的状态,简言之,即“全球化与地方化的融合”。(2)原因分析:全球性的文化需要通过与地方文化的融合才能被认同,地方的文化对外来的文化进行改造确保自身既能融入全球化,又能保留自身主体性;因而,全球在地化是全球文化和地方文化进行协商之后的结果。(3)理论意义:全球在地化表明,全球化并未直接导致地方文化、地方特色、地方传统的消失,而是寻找到了一种混合的共生关系;这一现象也表明,全球化对地方的改造并非激烈的革命,而是渐进的、温和的、潜移默化的;最终的结果是,全球文化融入地方特色,地方文化也成为全球化的组成。

3.对“逆全球化”现象的思考:(1)全球化是否可逆:关于“全球化是否可逆”这一命题,学者观点大体分为两类:一类观点认为,全球化是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必然趋势和必然结果,既然其动因一直存在,全球化就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是不可逆的;另一类观点认为,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导致全球化中存在着利益、资源的冲突和矛盾,在此背景下,部分国家、地区受全球不均衡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较大,故而对全球化持反对态度,从而导致了“逆全球化”现象的发生。(2)逆全球化案例:英国“脱欧”、特朗普发起贸易战等反映出一种较强的逆全球化思潮正在世界范围内蔓延,不仅发达国家如此,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出现贸易保护主义、民族主义等倾向。这意味着,逆全球化思潮已经不再是个别国家、个别地区的偶有现象,而是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普遍现象。(3)理性看待“逆全球化”:尽管在一定阶段下的“逆全球化”可以成为一种呼声渐高的趋势,但全球人类之间进行的广泛分工、协作以及站立在全球人类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潮流。因而,正确的态度是各个国家、地区之间应该秉持合作共赢的姿态构建全球化背景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4.对全球化的不同立场倾向:(1)极端全球化者:认为全球化是一个与国界无关的过程,会产生一种新的全球秩序、一个没有国家的世界、一种新的全球文明,并最终导致国家、政府权力的消失,导致国家主权丧失和民族国家的终结。(2)全球化怀疑论者:认为国家间交往程度的强化、经济的相互依赖并不是全球化的证明,而是古已有之的“国际化”,区域组织、政府力量在现今语境下得到强化而非削弱,全球并未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体,甚至比 19 世纪末更不依赖地方性和区域性的合作,基于此,怀疑论者认为,全球化并未到来。(3)全球化转型论者:该观点认为全球化是正在进行中且仍未完成的过程、一个易受影响且动态开放的变化过程;在全球化过程中,各种组织力量既不是简单的削弱,也不是怀疑论者所认为的那样被强化,而是一个重构和转型的、带有若干不确定性的复杂过程。[4]

5.“全球化”的三种认识论:(1)吉登斯的“全球化经验”:吉登斯认为全球化是一个现代性的发展过程,它涉及在场和不在场的相互交织,涉及远处的社会事件和社会关系与本地的语境的交错,全球化的“远距作用”是通过一种媒介化的经验而实现的,因此,全球都在一个共同的环境下生存,也面临着同样的“普遍性危机”。(2)杰姆逊的全球化理论:在杰姆逊看来,全球化本质上是西方消费社会对第三世界国家虚弱的文化的渗透,是晚期资本主义扩张的结果,因而所谓的全球化实际上是多国资本主义阶段的文化现象。(3)鲍曼等学者的“西方衰落论”:鲍曼、汤姆林森及吉登斯等学者认为,在非西方地区(譬如“亚洲四小龙”)迅速崛起的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正在失去以前曾经拥有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由于全球化正在由价值观念、理性化的全球化转变为物质商品的消费,表面上看是西方文化的扩张,其实正相反,这不过是西方衰落的另一种表征。[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