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网络流行语对社会现实的塑造作用?

3.如何看待网络流行语对社会现实的塑造作用?

网络流行语能够以其通俗、活泼和流行性渗入日常生活,对社会心态、社会信念、民众选择产生影响,同时对个体认知、情感判断和决策行为上均具有很强的暗示、示范、引领和塑造作用,这些作用多体现为中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涵化效果,同时容易对阶段性的社会心态、个体信念和舆论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要重视负面流行语对群体消极心态的强化作用。负面、消极类的流行用词尽管其发明的初衷多带有调侃、嘲讽和自我反思的味道,但容易对价值信念不够坚定的群体产生消极影响。近年来一些诸如“佛系”“躺平”等宣扬低欲望的用词在互联网空间中有一定的热度,尽管这些用词反映出一定群体的某些疲惫、自嘲等的复杂心态及自我超越和自我反思的心理,但这些用词通过一些自媒体和商业话语推波助澜后的传播,对于态度较为消极的用户容易产生强化效果,对于处在困惑和焦虑状态中的用户起到了情感和情绪的暗示作用,甚至诱导了一部分群体“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