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新媒体的代际使用差异再生产了“代际数字鸿沟”?

4.为什么说新媒体的代际使用差异再生产了“代际数字鸿沟”?

在《啥是佩奇》《后浪》及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早期防疫措施传播的过程中,中老年群体和青年群体体现出了认知、态度和行为上的明显差异,这些差异性可以用“代际数字鸿沟”这一概念来解释。(1)代际数字鸿沟的本质是技术赋能的差异性。代际数字鸿沟本质上是信息和通信技术使用上的不平等,表现为在新技术赋能群体发展、推动不同代际群体从数字媒体使用过程中获益的水平和效果上的差异性,代际差异主要源自年龄和生活经历的差异,老年群体被排斥在数字信息技术使用门槛之外。(2)代际数字鸿沟明显表现为“灰色鸿沟”。代际数字鸿沟最为重要的问题是基于年龄差异的数字鸿沟,部分国外学者将老年人在使用数字媒体时所遭遇的不平等问题称为“灰色鸿沟”(gray gap)[5]。有数据表明,65岁以上的老年群体,接触和使用数字媒体的能力与年龄成反比。(3)媒介技术使用差异对代际数字鸿沟的再生产。文化反哺观点认为,代际断裂的突出表征被归于“数字化移民”和“数字化土著”两代人的分界,媒介使原本固结的社会关系在不同代际之间发生了断裂,数字鸿沟成为代际鸿沟[6]。也即是说,老年群体与青年群体的媒介使用习惯和媒介使用偏好又会对两者之间的数字鸿沟有进一步强化的作用,在媒介使用过程中,基于代际差异的媒介使用又反过来推动了代际鸿沟的固化。(4)代际数字鸿沟反映出的代际文化关系。代际文化关系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三种,“前喻文化”是指晚辈通过长辈习得文化知识的现象,“并喻文化”是指同辈之间习得文化知识的现象,“后喻文化”是指长辈通过晚辈习得文化知识的现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