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史》简介
《鲁国史》这本书是由.郭克煜等著创作的,《鲁国史》共有207章节
1
《鲁国史》序
杨向奎 通论中国古代文化之发展,虞夏以后,至于春秋战国,其中心地域在今山东、河南、河北,后来发展遂及山西、陕西。虞、夏代表夷夏,共处于中国东方,黄河下游,以山东...
2
第一章 绪论
...
3
一、鲁国是周王室分封的一个重要邦国
周朝灭商以后,为了统治东方,加强自己的势力,遂在这些地区建立了不少诸侯国。这些诸侯国所受封地区的中心,原本是殷商及其与国所居住的大邑,周人以征服者的身份,把这些...
4
二、鲁国为宗周模式的东方据点
周族是从西方发展起来的。在商代,周族仅是商朝统治下的一个小邦。然而,牧野一战,作为东方大国的殷王朝土崩瓦解,殷纣王身死而国亡。这种天翻地覆的大变化,使周人感到应...
5
三、鲁国是一个典型的宗法农业社会
鲁国位于齐、莒、宋、卫等国之间,其领地以汶河流域和泗河的中上游地区为中心。境内丘陵之间,有诸如汶阳、泗西等大片肥沃的良田,而且河流湖泊交错,是一个宜于农桑的地区...
6
四、解析鲁史是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切实途径
孔子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派思想深深影响中国长达2000多年,甚至在国外、海外也有广泛的传播和影响。不言而喻,...
7
第二章 “少昊之墟”与“商奄之民”
西周初年,鲁国封于今曲阜。鲁国并不是拓荒而立,而是建立在旧有经济和文化基础之上的,即所谓“因商奄之民”而国于“少昊之墟”。从原始社会一直到周人建国曲阜之前,曲阜...
8
一、“少昊之墟”的原始文化
曲阜一带地处鲁西北平原与鲁中南山地交界处,依山傍水,地理环境非常优越。东面屏山,西面临水;由东北到东南依次有泰山、徂徕山、蒙山和尼丘山,由西北向西南,依次有济水...
9
1.悠久的历史传说
在古史传说中,曲阜一带属古夷人居住地,有关东夷人的最古传说是太昊的事迹。太昊或作太皞,因为他曾作网罟田渔以备牺牲,故又称伏犠氏,又作庖牺氏,即发明熟食之人的意思...
10
2.发达的原始文化
据考古发现,约在距今40至50万年前,曲阜东边的沂蒙山区便有猿人生活,其时间约与北京猿人相当,被称为沂源猿人。[8]泰山脚下也发现了猿人活动的遗迹。[9]这些旧...
11
二、夏、商时代的鲁地
夏商时期,曲阜一带进入了文明社会。商代甲骨文对曲阜一带已有明确的记载。但夏代的情况尚不见文字记载,只留下一些传说和后人的追忆,有关的考古工作正在开展。...
12
1.夏、夷之争
夏朝初年,曲阜一带东方夷人的首领是伯益(或作化益、伯翳),嬴姓,其后运奄氏居奄,即今曲阜。伯益在舜时已是有名的部落首领,传言他晓禽兽之言,能与鸟语,在佐助大禹治...
13
2.商奄之民
商人以玄鸟为图腾,显然是东夷人的一支。有人认为少昊氏就是商的始祖契,也有一定根据。[11]商的第18位国王南庚迁都于奄,即今曲阜。第19位国王阳甲也是即位于奄,...
14
第三章 鲁国的建立
...
15
一、殷末周初的社会状况
...
16
1.殷商的灭亡与周人的兴起
阶级、国家产生之后,殷商是继夏之后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王朝。这个王朝是从东方兴起的。据传,商人祖先为高辛氏后裔,商人尊奉契为始兴之祖。夏初太康时,契的孙子相土在泰...
17
2.周初的大分封
周族在古公亶父以至文王、武王之时,他们还处于氏族社会的末期,其经济制度也落后于殷商。“伯昌何衰,秉鞭作牧”,文王还是一副亲躬田牧的氏族酋长的形象。《尚书·牧誓》...
18
二、鲁国的建立
关于鲁国的建国与定都问题,古籍的记载互不统一。如前所述,周王朝初期在向东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复杂斗争。历史事实正是如此,武王死后不久,便发生了武庚的叛乱...
19
1.关于“周公封鲁”
周公名旦,亦称叔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他在武王翦灭商朝的斗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武王死后,他曾辅佐年幼的成王。其兄弟管叔、蔡叔等不服,遂联合武庚和东方夷族反叛...
20
2.伯禽封鲁
伯禽,周公旦长子,又称禽父,是鲁国的始祖。受封前,伯禽已是有所作为的人物,他曾任大祝之官,《大祝禽鼎》、《禽鼎》、《禽簋》可为证明。 周公东征前,伯禽就被封于今...
21
3.炀公徙鲁
有关炀公的事迹,古籍记载较少。《史记·鲁周公世家》说他是伯禽之子,考公之弟。继考公而为鲁君,为君六年而死。他的事迹也只有两条:一是“筑茅阙门”,一是“炀公徙鲁”...
22
4.鲁国迁徙的原因
鲁国初封,在今河南鲁山一带,周公东征之后,成王又使伯禽在今曲阜为侯。最初,鲁的辖区包括今河南的鲁山、许昌、豫东北和鲁西南等地。后来,随着鲁国统治的稳定,其辖区也...
23
第四章 西周时期的鲁国
...
24
一、西周时期的鲁国政治
...
25
1.西周初年鲁国的稳定
鲁国在曲阜一带的统治是经伯禽、考公、炀公二代三君才稳定下来的。伯禽被封于今河南鲁山以后,根据成王最初“大启尔宇,为周室辅”的要求,不断扩大自己的统辖区域,以捍卫...
26
2.“一继一及,鲁之常也”
西周时期,从伯禽开始,相继为鲁君者共计12人。其中,鲁君的承传关系几乎全部是继及相间,即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相互交替。考公为伯禽之子,炀公为考公之弟;幽公为炀公之...
27
3.宣王为鲁择君
周王朝的统治稳固以后,周王室又加强了对诸侯的控制,王室对于诸侯有很大的权力。鲁国作为周王朝的一个重要封国,自然也应定期朝见周王,向王室缴纳军赋、贡税。朝觐之时贡...
28
二、西周时期鲁国的社会结构
...
29
1.鲁人的构成
鲁国的国民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周人、殷人和奄人。 周人主要是鲁国公族。周初,周王朝实行大分封,每个同姓诸侯国都会有一批周族人。伯禽初受封,他带领这支族人在鲁国建立...
30
2.鲁人的等级结构
周族灭商前,周人还保存着氏族血统组织。这种氏族组织又被带进了新建立起来的西周王朝内部。同时,商族人也浓重地存在氏族组织。周灭商以后,也只好利用这种社会组织形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