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久的历史传说
在古史传说中,曲阜一带属古夷人居住地,有关东夷人的最古传说是太昊的事迹。太昊或作太皞,因为他曾作网罟田渔以备牺牲,故又称伏犠氏,又作庖牺氏,即发明熟食之人的意思,他是继燧人氏(发明用火者)之后的上古“帝王”,是八卦的始创者。传说其母叫华胥,履巨人迹于雷泽(今山东菏泽东北)而有妊,历12年而生,风姓。其后春秋时有任(今山东济宁境内)、宿(今山东东平境内)、须句(亦今东平境内)、颛臾(今山东平邑境内)等小国,皆在今曲阜周围,由此可以推测太昊也是生活在曲阜一带的。
太昊之后是炎帝和黄帝时代,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似乎也与曲阜有关。炎帝以作耒耜而有名,故又称神农。传说他“初都陈,又徙鲁”[1],即今曲阜。传说炎帝又号大庭氏,春秋时期鲁城中有“大庭氏之库”便是在大庭氏之墟上建的一座仓库。也有人认为大庭氏是结绳记事时代的另一位“帝王”,曾定都曲阜,其后有大庭氏之国。黄帝以作轩冕之服著称,故又称轩辕氏,传说多以为他生活在渭水流域,虽也有人认为黄帝生于寿丘(在故鲁城东门之北),但似乎孤证难立,大多数人仍认为黄帝是由西部入主山东的。
黄帝部入主山东时曾受到曲阜一带蚩尤部落的强烈反抗。《逸周书·尝麦篇》记载“蚩尤宇于少昊”,即居住在后来少昊氏的地盘之内,也就是说蚩尤是今曲阜一带的东夷人首领。据《龙鱼河图》云:“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慈仁。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援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足见当时曲阜一带东夷人的强大。还有一种传说云:“蚩尤作乱,不用帝命。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今河北涿鹿县东南)。”[2]“黄帝令应龙攻蚩尤。蚩尤请风伯、雨师以从,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以止雨。雨止,遂杀蚩尤。”[3]蚩尤被斩,身首异处,故在今曲阜一带有两座蚩尤冢。一在今山东东平县境内,“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命之为蚩尤旗”;一在今山东巨野县,称“肩髀冢”[4]。
黄帝处理完蚩尤之乱后,乃命少昊清(又名贽)为东方夷人的首领。少昊又作小昊、少皞,居穷桑(即今曲阜),故又称穷桑氏。周初曲阜一带被称为“少昊之虚”。今曲阜城西尚有少昊陵。传说“少皞氏有四叔:曰重、曰该、曰修、曰熙,实能金、木及水。使重为句芒,该为蓐收,修及熙为玄冥。世不失职,遂济穷桑。”[5]这说明少昊时期曲阜一带的生产力已相当发达,农业和手工业乃至手工业内部都有了明确的分工。少昊己姓,其后春秋时有郯国(今山东郯城附近)。《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郯子曾追述其先祖少昊的事迹,说少昊氏以鸟名官,有五鸟、五鸠、五雉、九扈等二十四官。由此可见少昊时期曲阜一带已是原始社会的末期,已有了国家社会机构的雏形。
黄帝之后是尧、舜时期。传说“舜耕历山(今山东济南附近)、渔雷泽(今山东菏泽)、陶河滨(今山东定陶境内)、作什器于寿丘《即今曲阜)。”[6]说明舜在为帝之前,也是在今曲阜一带发迹的。
在尧、舜时期东方夷人的部落首领是皋陶(又作咎繇)。皋陶生于曲阜,当是少昊之后。他在尧时便是大臣,舜时掌刑法为“士”或“大理”,是五刑(即墨、劓、剕、宫、大辟)的发明者,政绩卓著,很得舜的信任,曾被舜选为接班人。如果不是早死的话,很可能会代禹而立。[7]其后人由曲阜一带南徙,春秋时期在南方江淮流域建有英、六、蓼(皆在今安徽境内)等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