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手工业概述

1.鲁国手工业概述

鲁国的手工业比较发达。据《考工记》,周代的手工业中,有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磨之工五,搏埴之工二。其分工可谓精细。这时,各地都已有专精的手工业,而鲁之削,即用来削除写在木简或竹简上错字的书刀,也同郑之刀、宋之斤、吴粤之剑一样,“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29]。鲁建国之初,伯禽分得“殷民六族”,其中索氏是制绳索的,长勺氏和尾勺氏是制酒器的。[30]《左传》成公二年载,楚人伐鲁,“孟孙请往赂之,以执斲、执针、织红皆百人”。据杜预注,执断指木工;执针指女缝工;织纴指布帛工。一次贿赂300名有手工专长的人,其手工业状况也可见一斑。

春秋末年以至战国时期,鲁国虽然国力下降,但手工业却未衰落,内部分工较前更加细密,手工门类也越来越多。对鲁城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不少这一时期的陶、瓷、铜等不同质地的各式生活用品,如釜、罐、罍、鉴、壶、盘、鼎、尊、钵、匝等等。《韩非子·说林上》说:“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屦是用草或麻之类编织的鞋子;缟是一种白色生绢。这是说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长编织鞋子,妻子善长织绢。这是同一家庭中夫妻二人各有专长的例子。春秋末年的著名工艺家公输般被颂为“机械之圣”[31],他更是一人多能,几千年来,一直被人们尊奉为木工、石工、泥瓦工等部门的祖师。墨家的创始人墨翟也是与公输般齐名的能工巧匠,据说,公输般善制攻城器械,墨翟则善长制防御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