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的原始文化

2.发达的原始文化

据考古发现,约在距今40至50万年前,曲阜东边的沂蒙山区便有猿人生活,其时间约与北京猿人相当,被称为沂源猿人。[8]泰山脚下也发现了猿人活动的遗迹。[9]这些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多生活在山洞中,过着群居的生活,使用木制工具和简单的打制石器,以采集野生植物和狩猎为生。这应该是古东夷人最早的祖先。

约距今7000年前,曲阜一带已进入新石器时代,处于北辛文化时期。[10]此时生产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石器还有不少是简单打制的。但也有了不少磨制的工具。磨棒、磨盘的大量出土说明粮食加工业的进步。有了手工制的陶器,器物有鼎、釜、罐等各种类型。北辛文化的创造者与江苏北部青莲岗文化的创造者有一定联系,但又有区别。在葬式上它们有一个独特的习惯,多以红陶钵覆盖在死者的面部。由其器物类型及地层关系来看,它与此后的大汶口文化有明显的传承关系。

约公元前4300年至公元前2400年间,曲阜一带处于大汶口文化时期。从现有的材料看,曲阜一带很可能是大汶口文化的中心地区。经过正式发掘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在这一带就有十几处,如曲阜市的西夏侯、邹县野店、兖州王因、安邱景芝镇、泰安大汶口、诸城呈子等,都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尚未发掘的则更多,已探明的,曲阜有东魏庄、大果庄、西白村、小雪等处;兖州有苏家户、李家堂等处;邹县有曾家沟、凫山顶等处。大汶口文化墓葬所反映的情况表明,其早期属母系氏族社会末期,中期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私有制已形成,晚期已达到父系氏族社会的晚期阶段。有人认为大汶口文化中某些陶器上的刻符已经是早期的文字。

有关研究证明大汶口文化以农业经济为主,主要种植物是“粟”。生产工具有磨制精美的穿孔石斧、穿孔铲以及大型的石锛,锋利的鹿角锄,骨、角、牙、蚌质的镰刀。渔猎虽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有一定位置,但家畜饲养业已相当发达,主要品种是猪和狗,还有可能有牛和羊。大汶口文化中期以后盛行殉猪。手工业已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经济部门。陶器早期均手制,中、晚期产生轮制技术。后期的薄胎黑陶高杯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白陶的出现更可以表明制陶业的进步。骨雕工艺也相当发达,是我国新石器文化中少有的。出土有大量的钻孔、雕花骨珠,剔地透雕或镶嵌绿松石的骨筒、象牙筒则最具有代表性,玲珑精致的17齿象牙梳和众多的雕花骨匕也独具特色。由出土陶器底部所留的布痕来看,纺织业也十分进步,经纬密度已与现在鲁西南的“鲁锦”相当。如果联想到后来“鲁班”与“鲁缟”的传说和成语,更会使人赞叹鲁文化的历史悠远。

据人种学研究的成果,大汶口文化居民的身材比仰韶文化居民要高一些,颅骨与面部也比较高,脸大而宽,而且有头部人工变形和拔牙的风俗(大汶口文化居民在很小的时候便用某种工具使头部枕骨变形,使脑后部呈扁平状。约到十四、五岁时,又要拔除门牙两边的两颗侧门齿,以表示其成年,达到了婚配年龄)。此外,还有一种虽然不普及但也常见的习俗,即口中常常含有石珠或陶珠的习惯,致使其齿弓因磨蚀而严重变形。另外,他们似乎特别注重装饰,男女头上均戴一种由成对猪牙制成被称为束发器或牙约发的发饰,脖子上有成串的珠状或管状项饰,双臂戴有成对的陶镯,手指上又有各式各样的指环,腰间挂着一种奇怪的佩戴物——龟甲,死后手中还要拿上一件骨柄上嵌獐牙被称为獐牙钩形器的物件。这一切都表明以大汶口文化居民为代表的“夷人”有其独特的宗教和社会习俗。有人认为大汶口文化居民的体质与今华南人有相似之处;而拔牙之俗在今台湾及华南少数民族中也有发现;传说中原生于曲阜的皋陶,其后人在春秋时已南徙,居于今江淮一带,这该不是偶然的巧合。由此足以考见曲阜一带古文明影响的深远。

约公元前2400年——2000年间,曲阜一带进入龙山文化时期。此时已近原始社会末期,大汶口文化中的习俗渐渐消失,阶级日益分化,国家行将产生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枕骨变形、拔牙、死者手持獐牙等习俗已不盛行,出现了以动物肩胛骨占卜的风俗。人类在抗御自然灾害的同时又增加上了社会的压力,阶级分化的加剧、战争的频仍,使人们在担心“天灾”之外又要预防“人祸”。

龙山文化的生产能力与生活水平较之大汶口文化有很大的提高。工具虽仍以石器为主,但加工精美,已普遍使用磨制技术,简单打制的只是少数。大概是因为战争的需要,石镞的加工尤为精致,镞身为柳叶或菱形,中央起脊,铤部明显。传说“蚩尤作五兵”,大概与此地古代兵器的优良有关。制骨、制玉生产已专业化,出现有纤细的类云雷纹、饕餮纹的纹样。制陶技术更表现出巨大的进步性,快轮制陶术已普遍使用,漆黑光亮的泥质黑陶器、特别是那种造型复杂但不具实用价值的蛋壳高柄杯,无疑是一种专业化生产的产品。龙山文化陶器中以鸟头形足的鼎与鸟形的鬶最具特色,这与传说中少昊氏以鸟名官,即东方夷人多以鸟为图腾不无关系。龙山文化的房屋建筑普遍采用挖槽筑墙和原始夯筑技术,这在我国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有必要指出,曲阜一带的龙山文化与山东东部的两城镇类型的龙山文化虽同属于典型龙山文化而又略有区别,属于城子崖类型,其遗址在曲阜、兖州、泗水、邹县、滕县都有发现。与两城镇类型相比,其中灰陶比例较大,纹饰有少量的方格纹、绳纹,而且有其独特的器物——鬲与斝,其鬻、甗、瓮、鼎等器也有自己的特点。农具中蚌器较多见。曲阜一带的龙山文化当是由典型的龙山文化与西部另一支原始文化相互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