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稳持重的闵损

5.沉稳持重的闵损

闵损(前536年一?)字子骞,少孔子15岁。

闵损早年丧母,其父又娶一妻,生二男。因继母虐待,闵损从小就缩手缩脚、小心谨慎地生活。闵损虽然衣着单薄,并参加“撵车”等劳动,却仍然事母以孝。父亲发现后母虐待闵损,欲驱逐后母,闵损还出来劝阻[100]。以至于孔子也称他为“孝”[101]。

父亲死后不久,闵损正守丧时,遇国家有难,“闵子虽要经服事,以赴公难。退而致位,以究私恩。”[102]这大概是他中年时代的事。

闵损为人寡言少语,平时不多说话。然而他既然讲话就讲得很中肯,正如孔子对他评价的那样:“夫人不言,言必有中。”[103]他沉稳持重,侍于孔子之侧时,总是恭敬而且正直。

与颜回相似,在孔门弟子中,闵损也以“德行”著称。他注重“仁”的道德修养,所以《盐铁论·地广》称赞说:“曾参、闵子不以其仁易晋、楚之富。”他们宁愿不要官职厚禄,也不做损于仁德的事情。用司马迁的话说,闵损“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104]不把利禄放在眼里。据《论语·雍也》篇记:“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也。’”他用逃亡齐国的办法来拒绝出仕,仕途观念十分淡薄。《韩诗外传》卷二说,他“出见羽盖龙旗,旃裘相随”时,仍“视之如坛土”。

闵损的思想也有因循守旧的一面。如鲁国曾打算改建名为“长府”的仓库时,闵损就说道:“仍旧img,如之何,何必改作!”[105]另外,他对于物质追求的禁欲主义表现也不值得后人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