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率直爽的冉求

6.坦率直爽的冉求

冉求(前522年一?)字子有,又称冉有。少孔子29岁。

《孔子家语》卷九说:“冉求……仲弓之宗族。”又说:“冉雍……伯牛之宗族。”仲弓即冉雍,伯牛即冉耕。这样看来,冉求和冉耕、冉雍同在鲁国的一个家族。《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仲弓父,贱人。”则冉求的出身也比较低微。

在孔门四科中,冉求也以善于“政事”著名。孔子说:“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106]不仅孔子如此肯定他,而且季氏也很看重他。在孔子周游列国前,季氏就已任用他办事情;孔子周游列国时,季氏又指名请跟随着孔子的冉求回国帮助治理政事。冉求回国后,被任为“季氏宰”,即季氏家族总管。冉求还曾率领军队与齐军作战,并取得了胜利。

冉求性格活泼、爽朗。《论语·先进》说“冉有、子贡,侃侃如也”,是说他们侍于孔子之侧时,表现得温和而又快活。在办事上,冉求也表现出他的上述性格。季氏旅于泰山时孔子问冉求是否能阻止季氏的这一行为,冉求很坦爽地说:“不能。”[107]当子华被派往齐国时,冉求为子华的母亲向孔子请求些粮食,孔子答应的数目不多,冉求自己索性就给他母亲增加到“五秉”[108]的粮食。

《孔子家语·弟子行》中概括冉求的性格时,说他“强乎武哉,文不胜其质。恭老邮幼,不忘宾旅,好学博艺,省物而勤也,是冉求之行也”。孔子也称赞他说:“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109]他多才多艺,但他不擅长仁德的修养和礼乐的学习。他曾对孔子说:“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也。”[110]可孔子批评他说:你不是能力不够的问题,而是你根本就不去努力学习。实际也是如此,他和孔子在思想上有一定距离。冉求自己表白说:“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111]说明了他与孔子主张积极进行仁德修养相违背。当冉求帮季氏聚敛时,孔子也非常气愤,说他“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112]

当然,与孔子相比,冉求思想上的个别方面表现得更为开明一些,他们思想上虽有一定差异,但二人的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冉求勇武善战,表现勇敢而立有战功,事后,冉求对季康子说自己打仗的本领乃是从孔子那里学来的。孔子周游列国14年,最后被迎接回国,也与冉求有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