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丘明与《左传》、《国语》
左丘明是春秋末年鲁国人,曾任鲁国太史,著有《左氏春秋》(即《左传》),在史书编纂方面贡献很大。但历来学者对他的姓名、时代、籍贯、官职以及《左传》是否他亲作却都有不同的说法。
首先是姓名问题。有的说他姓左,名丘明;有的说他姓左丘,名明;还有的说左是官名,姓丘名明。我们以为后一种说法是正确的。自西周建立到春秋时期,周王室和诸侯国都设有多种职掌不同的史官,其中太史和内史最为重要,《汉书·艺文志》等书所言左史、右史,大概就是指太史和内史,而太史就是左史,并且,太史属于朝廷六卿中的三左之一。[62]《汉书·艺文志》说:“左丘明,鲁史也。”《论语》孔安国注也说左丘明为鲁太史,当有所据。故人们便以左氏相称,又称他为左丘明了。
作为鲁国史官,左丘明应是很有学问的人。所以,孔子都以他的好恶为好恶,对他比较敬重。孔子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63]这也说明左丘明与孔子是同时代人,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道德作风很好。
左丘明最大的贡献是著有我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严氏春秋》引《观周篇》说:“孔子修《春秋》,与左丘明乘如周,观书于周史,归而修《春秋》之经,丘明为之传,共为表里。”[64]《严氏春秋》是汉宣帝时的博士严彭祖所作,他官至太子太傅,是当时公羊学大师眭孟的著名弟子。其所引《观周篇》乃是《孔子家语》中的一篇。据《汉书·艺文志》:“《孔子家语》二十七卷,周孔丘门人撰。”是书记载孔子的生平事迹,约成书于春秋末战国初,与《论语》一样,是研究孔子的重要史料。唐颜师古注释《汉书·艺文志》时,在《家语》下注曰:“非今所有《家语》。”这说明它并非王肃伪造的《孔子家语》。因此,《严氏春秋》前述所引应该是可靠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又说:“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旨,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从中也可看出左丘明为与孔子同时代的史官是可信的。鉴于《春秋》记事简单,而孔子弟子退而异言的情况,左丘明因《春秋》成《左传》。《左传》中许多“故曰”、“故书”之类的词语足证《左传》乃《春秋》之传。《左传》以鲁国为内,以各诸侯为外;鲁公不书谥,鲁卿大夫不书“鲁”;一般又称鲁为“我”,记鲁事不书“鲁”;称王室和诸侯国人赴鲁为“来”。可知左丘明为鲁国人没有什么疑问。
但是,从唐至今,许多学者怀疑左丘明作《左传》一事。如梁启超在《古书真伪及其年代》一书中说:“假使左丘明作《左传》,则其记事应至孔子死时止,因其年寿不能甚多于孔子也。而《左氏传》有鲁悼公、赵襄子之谥。赵襄子死于周威烈王元年,上距孔子死时54年,与孔子不相上下之左丘明是时犹存乎?可见,《左氏》非其所作。”这也是持怀疑态度的人的共同看法。但当时左丘明作《左传》,使“《春秋》所贬损大人,当世君臣,有威权势力,其事实皆形于传”。左丘明为避免不测,只好“隐其书而不宣”,在私下进行传授。刘向《别录》记:“左丘明授曾申、申授昊起,起授其子期,期授楚人铎椒,铎椒作《钞录》八卷授虞卿,虞卿作《钞录》九卷授荀卿,荀卿授张苍。”在传授过程中以及布世以后,后人会对《左传》有所增益。正如清人章学诚《文史通义·言公上》所说:“古人立言,所以为公也。……苟足显其术而立其宗,而援述于前,与附衍于后者,未尝分居立言之功也。”为立言明道,古人虽然推义著辞,附于他书,却不一定具著自己的姓名。后人对《左传》的增益当也是如此。姚鼐《春秋左传补注·序》曾说:“左氏之书,非出一人所成。……盖后人屡有附益,其为丘明说经之旧及为后人所益者,今不知孰为多寡也。”我们认为姚氏之言是正确的。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史。它所记年代与《春秋》近似,但内容远比《春秋》丰富。所记年代自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比《春秋》经文多了13年,《左传》记事也不像《春秋》那样以鲁为主,而是记载了当时几个主要诸侯国家的历史,举凡当时政治、军事、经济等社会各方面的内容都有涉及,并且引征了许多古代史事,保存了许多上古史料。如果说《春秋》所记像“流水账簿”(王安石语),那么《左传》则已是一部有系统、有组织的史学著作。不仅记事清楚,而且结构谨严,文辞优美。它是研究先秦历史极为重要的史籍。
相传左丘明还作了《国语》。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赞》中也说:“孔子因鲁史记而作《春秋》、而左丘明论辑其本事以为之《传》,又纂异同为《国语》。”《国语》一书主要记录了自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周、鲁、齐、晋、郑、楚、吴、越8国部分君臣谋议得失的对话。《国语》和《左传》以不同形式记录了大体同时期的史事,相互间有详略同异,二者有不少可以互相参证的地方。所以后来的学者有的称《左传》为“《春秋》内传”,《国语》为“《春秋》外传”。但是,《国语》实际是一部汇编之书,所记各国史事详略不一,写法上有不少差别,这可能是当时各国史官留存下来的记录,由后人加工整理而成。此书成于战国之初,里面可能有左丘明传留下来的篇章,而他又是孔子所敬重的人,所以后人遂把《国语》全看成了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