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鞌之战
在鲁齐关系紧张的同时,齐与晋的矛盾也正在激化。晋国在灵公、成公时期,霸业出现中衰局面,景公即位后(前599年即位),致力于恢复晋国的霸业,而齐仍想与晋分庭抗礼。鲁宣公十七年(前592),晋派大臣郤克到齐国,受到齐顷公的侮辱。当年夏,晋与鲁、卫、曹、邾之君在断道(今河南济源西)会盟,而齐只派了四个大夫赴会,且其中一个中途逃归。于是,晋逮捕了齐国大夫,次年便联合卫国出兵伐齐。齐顷公迫于军事压力,只好亲自出面与晋结盟,并把公子强交给晋国作为人质。
鲁国正处在齐国的威胁之下,见齐与晋结盟,怕得不到晋国的保护,于是不得已而向楚国请求出兵伐齐。然逢楚庄王去世,楚不能出师。第二年,即成公元年(前590),鲁为防备齐国的进攻,开始实行“丘甲”制度来扩大兵源。齐国则派人与楚国联络,准备和楚共同伐鲁抗晋。鲁国也转过头来向晋国求援,派臧宣叔去与晋结了盟。尽管如此,鲁仍感到局势的严重性,认为“齐、楚结好,我新与晋盟,晋、楚争盟,齐师必至。虽晋人伐齐,楚必救之,是齐、楚同伐我也。知难而有备,乃可以逞”[6]。于是下令治理军赋,修治城郭,部署防御。
成公二年(前589)春,齐国果然向鲁发起进攻,出兵包围了北部边境的龙(今山东泰安东南)邑。鲁人奋力抵御,齐顷公的嬖臣卢蒲攻城时被俘,齐顷公对龙邑人说:“不要杀他,我与你们结盟,不再进入鲁境”。而鲁人将其杀掉,并把尸体陈于城上。于是,齐顷公亲自击鼓指挥攻城,经三日激战,攻取龙邑,接着率兵南进,攻至巢丘(今山东泰安境内)。此时,受齐国威胁的卫国为援救鲁国,正出兵侵齐,结果半途与齐军相遇,被逼了回去,齐军则乘势攻入卫国,在新筑大败卫军。鲁、卫两国于是都向晋国求援,晋侯遂命郤克率兵车800乘,大举伐齐,鲁与卫、曹也同时出兵。齐军正乘胜而归,四国军队遂尾追至靡笄山(今山东济南千佛山)下。
接着,晋、鲁、卫、曹四国联军与齐军在宰(今山东济南市西)地展开了一场激战。齐顷公自恃兵力强盛,扬言:“我姑且消灭掉这些人再吃早饭”!马不披甲,就向对方冲去。晋主帅郤克为箭所伤,血流至履,然仍不断击鼓。御者解张见他难以坚持,便左手执辔,右手代其击鼓。由于战马失控,向前奔跑不止,全军紧随其后冲杀过去,结果把齐军打得大败而逃。四国军队围着华不注山追了三圈,齐顷公险些做了俘虏。
齐顷公由徐关逃回临淄,四国之师则乘胜深入齐国腹地,进攻马陉(今山东青州西南),直接威胁齐都。齐军无力再战,只好派大臣国佐用纪甗、玉磬等宝器和侵夺的鲁、卫土地,向晋求和,而郤克不肯答应,坚持必以顷公之母萧同叔子作为人质,以及把齐国的田地改成东西向田陇为条件,国佐据理力争,并称如不能和,齐将“收拾余烬”,与晋决一死战。鲁、卫两国惧怕日后遭齐国报复,于是出面对郤克说:“您若不允许讲和,齐国必定更加怨恨我们,您得到了齐的国宝,我们收回了失地,祸难得以缓解,还有什么可求的呢?齐、晋都是由上天授与的大国,难道一定只有晋一国”?郤克才同意议和。随后与国佐盟于爰娄(今山东淄博临淄西),并使齐归还了鲁国的汶阳之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