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的灭亡与周人的兴起

1.殷商的灭亡与周人的兴起

阶级、国家产生之后,殷商是继夏之后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王朝。这个王朝是从东方兴起的。据传,商人祖先为高辛氏后裔,商人尊奉契为始兴之祖。夏初太康时,契的孙子相土在泰山之下建都,以便向东进一步发展。东方被商人控制起来。

由契至汤,共传十四代,商人势力发展很快,终于灭夏建国。而后,商朝势力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盘庚时期,商都迁于殷,政治局势稳定,经济文化出现了新的发展局面。武丁时期,商朝极盛,政治制度亦趋于完备。《尚书·酒诰》称:“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内服是王畿之地。外服当即分封给邦伯的封地。商代统治集团就是由这些内服官僚和外服侯伯组成。在方国组织中,用班爵制度来规定贵族的等级,在甲骨文中也可以看到“封建”的记载。[1]这也说明在殷商内部已经有了封建的萌芽。[2]

周文王姬昌在灭商前号称“西伯”,就是殷商外服中西部方伯之国。周族起源于西北地区,初以农业立国。后来,古公亶父带领周族迁至雍、杜之间的岐山之阳(即周原地区),在这里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使岐周成了一个新兴的强大势力。这时,商王朝社会矛盾日趋复杂,特别是商纣王时期,其统治十分残暴,各地诸侯也在商王朝统治不稳的情况下纷纷叛离。于是,新兴的周族势力乘机开始了“翦商”事业。周武王十一年正月甲子日的牧野一战[3],商纣王自焚身死,商王朝也结束了自己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