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梁赤与《谷梁传》
谷梁赤是战国时期鲁国人。对他的名字人们有不同称谓,一般认为他姓谷梁名赤,但王充《论衡》以为名“寘”;桓谭《新论》以为名“赤”;阮孝绪《七录》以为名俶,字元始;《汉书·艺文志》颜师古注以为名“喜”;杨士勋疏以为名俶,字元始,一名赤。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春秋》成书后,对它进行解释者有5种:一曰《左氏传》,二曰《公羊传》,三曰《谷梁传》,四曰《邹氏传》,五曰《夹氏传》。“《公羊》、《谷梁》立于学官,邹氏无师,夹氏未有书”。就是说《邹氏传》无人传授,《夹氏传》仅限于口头传授,并没著于竹帛。后人将留传下来的《公羊传》、《谷梁传》与《左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其中,《谷梁传》的最早传人就是谷梁赤。
相传谷梁赤为孔门弟子子夏的学生,孔子作《春秋》,以《春秋》之说口授子夏,子夏授谷梁赤,谷梁赤作《传》以授荀况。也有人认为《谷梁传》非谷梁赤自作,而是传其学的后师所作,我们认为此说比较近于事实。因为《谷梁传》和《公羊传》一样被称为“今文”,乃用汉隶写成,被“立于学官”。据专家考证,《谷梁传》乃是在看到《公羊传》以后才写定的,而《公羊传》成于汉景帝时,那么,《谷梁传》非谷梁赤本人著成是可以肯定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春秋谷梁传注疏》说:“《公羊传》‘定公即位’一条引‘子沈子曰’,何休《解诂》以为后师,此传‘定公即位’一条亦引‘沈子曰’。公羊、谷梁既同师子夏,不应及见后师。‘初献六羽’一条,称‘谷梁子曰’,传既谷梁自作,不应自引己说。且此条又引‘尸子曰’,尸佼为商鞅之师,鞅既诛,佼逃于蜀,其人亦在谷梁后,不应预为引据。”这说明《谷梁传》成书较晚,非尽出于谷梁赤本人。
《谷梁传》的起讫年代与《春秋》相同,与《公羊传》一样,采用问答体形式逐层阐述《春秋》经文的“微言大义”,重在释义而不是叙事。这一点与《左传》差异颇大,故前人常称《左传》为史学,《公羊传》、《谷梁传》为经学。但《谷梁传》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如有关鲁国“初税亩”的记载,《谷梁传》就比《左传》记得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