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商奄之民
商人以玄鸟为图腾,显然是东夷人的一支。有人认为少昊氏就是商的始祖契,也有一定根据。[11]商的第18位国王南庚迁都于奄,即今曲阜。第19位国王阳甲也是即位于奄,第20位国王盘庚也即位于奄,后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盘庚迁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是殷人的发展已深入中原,国都如仍偏居东方,将不利于统治全国,迁都中原有利于改变“诸侯莫朝”的局面;其次,据《史记》载“帝阳甲之时,殷衰”,其原因是“自仲丁以来废適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殷时王位继承制不定,时而传子时而传弟,由此造成王族庞大,人心多妄。及时迁都会抛掉或削弱一些敌对王族的势力,并防止他们与地方势力结合。盘庚迁殷后,自武丁时代起又基本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故此后殷都再也没有更迁。由于是基于以上原因盘庚才迁都离开曲阜的,因此盘庚迁都时,“殷民咨胥皆怨,不欲徙”,[12]显然对曲阜一带是非常留恋的。为此盘庚作了不少动员工作,传世的《尚书·盘庚篇》对当时的情况有所记载。盘庚迁都殷以后,奄仍然不失为商朝的东方重镇,商王也常常来往于曲阜和安阳之间。甲骨文中有不少“王入于奄”,“贞,今如奄”的记载,甲骨文中把殷称为“中商”、“大商”,有人推测这是相对于东方的奄而言的,奄的地位类似东方的陪都。[13]
到了商朝末年,奄已成为东方的一大方国,其统治范围几乎包括了整个汶、泗流域,统治者便是上文所言伯益的后人运奄氏。奄又作䣍,书中多称为“商奄”或“商盖”。《韩非子·说林》载,周公助武王伐纣后,又“将攻商盖。辛公甲曰:‘不如服众小以劫大。’乃攻九夷,而商盖服”。足见奄在殷末的势力之强,同时在周灭商的战争中没有太大的损伤。正因为如此,奄在西周初年追随武庚,纠集徐夷、淮夷,伙同管叔和蔡叔,趁周政权在东方立足未稳之际,发动了叛乱,图谋恢复商的统治。经过周公三年东征,奄才被彻底摧毁,其国君被迁往薄姑(今山东博兴一带),伯禽才得以“因商奄之民”而在曲阜建立了鲁国。
考古发掘虽然还没有确定古奄址的具体所在,但在曲阜一带发现了大量的商代遗址,如曲阜的凫村、兖州的桲罗树、李宫、滋阳山,汶上的东尚庄、金乡的缗故城等处,都发现了商代文化遗址。这一带传世与出土的商代青铜器则更多。商代青铜器中多有“龟”、“奄”或“”等纹饰的铜器,有人认为当是奄国的族徽。[14]如此说不误,由众多的奄人铜器足以证明奄国的强大与商奄之民文化的发达。
[1]《史记·五帝本纪》正义。
[2]《史记·五帝本纪》。
[3]《山海经》。
[4]《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皇览》。
[5]《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6]《史记·五帝本纪》。
[7]《论语·颜渊》:“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
[8]《人民日报》1982年5月7日。
[9]《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第11卷。
[10]北辛文化,以1964年发现于山东滕县北辛而命名。
[11]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
[12]《史记·殷本纪》。
[13]丁山:《商周史料考证》“盘庚迁殷以前商族踪迹之追寻”。
[14]李白凤:东夷杂考·奄族考》闻一多:《古典新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