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儒家为主体的鲁国思想界(上)

第十七章 以儒家为主体的鲁国思想界(上)

鲁国根深蒂固的礼乐传统造就了以孔子为代表的早期儒家之学,早期儒学自然带有鲁文化的地域特征。鲁国继承了周人传统的政治与道德观念,并以鲁国的地方性为背景加以发扬光大,形成了鲁文化以礼、乐为中心的显著特色。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他不仅出生在鲁国,而且一生的主要活动也是在鲁国。因此,不言而喻,他的思想受鲁文化的薰染最深。孔子如此,鲁国的其他思想家也无一不是如此,他们的思想都不会跳出当时时事的圈子,或者说,在鲁国思想家的头脑中,既体现着时代性特征,又有鲁国这个国度的地域性特点。在春秋末至战国时的“百家争鸣”时代,学派的流传及其分布有着地域上的特点,而起于鲁国的儒学乃是当时的“显学”。孔子创始了儒学,他是春秋末期人。但他的思想材料有不少即来自他以前的思想家,而鲁国的思想家对他的影响当更为直接。《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孔子数称臧文仲、柳下惠”,说明臧文仲和柳下惠二人对孔子有一定影响。应该说,在他们身上,作为鲁国思想界主体的儒学思想要素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