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的崛起与鲁国的归附
晋是周成王的母亲叔虞的封国。春秋初期分裂为二,后由曲沃武公统一。晋献公时,迁都于绛(今山西翼城东南),先后吞并掉周围的十几个小国,统一了今山西南部地区,成为北方的一个大国。献公晚年,因废嫡立庶,导致晋国长期处于内乱局面。鲁僖公二十四年(前636),在外流亡19年的公子重耳回国即位,是为文公。晋文公即位后,在狐偃、赵衰等人的辅佐下,大力整顿内政,发展经济,很快使晋国“政平民阜,财用不匮”[4],强盛起来。与此同时,周王室发生内乱,周襄王被王子带勾结狄人赶出成周,晋文公不失时机地打起“勤王”的旗帜,率兵平定了王室内乱,护送周襄王回到成周,从而提高了在诸侯中的威望。然后便与楚国展开了争夺霸权的斗争。
原来在齐国的霸权衰落后,楚国的势力已伸入中原,鲁、宋、郑、陈、蔡、许、曹、卫等国都相继归附于楚,而在晋国兴起后,宋国首先叛楚即晋。楚成王为保持在中原取得的优势地位,于鲁僖公二十七年(前633)冬率陈、蔡、郑、许等国军队伐宋,包围了宋都。宋国告急于晋,晋文公遂抓住这一“取威定霸”的机会,建立三军,出兵救宋。次年,晋在宋、齐、秦等国的声援下,首先进攻依附于楚的曹、卫两国,迫便楚军北上与之决战。于是,两军战于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临濮集),晋大败楚军,赢得了称霸中原的关键一役。
鲁与晋是同姓国,但在春秋前期两国没有直接的交往。城濮之战前,鲁为了抗齐,依附于楚,晋国伐卫时,鲁曾派大夫公子买率兵帮卫国戍守。而见楚军救卫不克,鲁开始惧怕晋国,于是便杀掉公子买来向晋国讨好。但因当时晋楚双方的胜负还未见分晓,所以鲁还不敢得罪楚国,而向楚国解释说因公子买没有完成戍守的任务才把他杀掉。城濮之战后。鲁则马上投靠了晋国。战后,晋文公在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大会诸侯,被周天子册封分“侯伯”,鲁与齐、宋、卫、郑、蔡、莒都参加了盟会。僖公三十年(前630),鲁又派东门遂到晋国聘问,晋新得霸权,见鲁国恭敬,把从曹国夺来的济水两岸的土地分给了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