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外交的成功
季友奉僖公即位后,因鲁国具有一定实力,齐国派上卿高子来与鲁国结盟,竭力拉拢鲁国。对鲁国来说,这时的齐国,桓公霸业方盛,要求得自身的稳固与发展,也不能与齐国对立,于是,鲁齐关系日睦。鲁国不断参加齐国的对外战争与会盟,在齐国称霸的过程中,鲁国成了他们最可靠的同盟军。僖公前期的对外关系,也大都建立在与齐国结盟的基础上。
鲁僖公前期,对周王室和诸侯国威胁较大的,北有戎狄,南有荆楚。僖公即位前后,居住在今河北一带的狄族先后向邢、卫两国发动进攻。身为中原霸主的齐桓公带领诸侯出师相救助,又迁邢、卫,且为卫筑城以守,制止了狄族的内侵。西北方的戎族也不断向内骚扰,于是,僖公十年,“齐侯、许男伐北戎”,后来,为抵抗戎族,齐桓公又带领诸侯戍周。在南方,楚国的力量已经强大,齐桓公为了巩固自己在中原的霸主地位,除支持自己在南方的与国徐于僖公三年灭掉楚的盟国舒之外,并于是年秋会诸侯于阳谷,商讨伐楚事宜。僖公四年春,齐桓公亲率中原诸侯军队伐楚,最后以楚承认齐在中原的霸主地位为条件,订立召陵之盟。当时,齐鲁结盟,在对戎、狄、荆、舒的征伐中,鲁国始终是站在齐国一边的,所以,《诗·鲁颂·閟宫》说:“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在这种情况下,边疆少数族的威胁解除了,中原地区也就安定下来了。戎、狄、荆、舒等受到打击之后,对鲁国来说,他们亦“莫我敢承”。
僖公时期,一些小国亦来朝鲁。如僖公五年,杞伯姬使其子来朝;七年,“小邾子来朝”。《鲁颂·閟宫》中也称“至于海邦,淮夷来同。”
僖公后期,鲁国在臧文仲的辅佐下,采取灵活的外交方针,处理好与周边国家及各大国之间的关系,使鲁国在齐桓公霸业结束后,仍然能够处于外交的主动地位。到晋文公称霸时,鲁国又依晋抗齐了。虽然鲁国此时处于齐、晋、楚等国之间,但在应付和交往这些大国时,鲁国还是比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