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黄韧带

二、黄韧带

黄韧带为连接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位于椎管内,呈节段性,犹如屋瓦相互叠盖。黄韧带的弹力纤维含量很高,所以外观呈黄色。其主要作用是限制脊柱过度前屈。黄韧带参与组成椎管后壁,其下缘附着于下一椎板的上缘和后上表面,以及关节突的前内侧,其上缘附着于上一椎板的下缘略向前倾斜,这样使椎管的后壁非常光滑。从后面观,黄韧带分为左右对称的两半,于中线与棘间韧带相互融合,而在中线处几乎每一水平都有小静脉穿过,从而使硬膜囊外静脉与椎外静脉交通。黄韧带的外侧一直扩展到椎间孔并构成其后壁,并于椎间孔外侧与关节突关节囊融合。一般将黄韧带分为椎板间部分和关节囊部分。椎板间的弹力纤维按头尾走向多为纵行排列,而腰椎段则为斜向排列。

黄韧带正常厚度为2~4mm,其头侧附着点易出现骨化。黄韧带肥厚较常见,若肥厚达6~8mm,引起神经压迫症状。肥厚的主要原因是连续外伤,通常多发生于腰4与腰5之间。在CT图像上,黄韧带与肌肉CT值相似,但腰部黄韧带最易显示。在MRI图像上,黄韧带呈低信号与周围高信号的脂肪易于区分。冠状MRI可有效评价黄韧带,特别是椎板间部分,在中线上,黄韧带分开表现为含脂肪组织倒置的V字形。但冠状MRI图像难以识别椎间孔处的黄韧带。MRI易于识别由于附近关节突关节变化所致的黄韧带肥厚和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