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治疗方法
2025年08月10日
二、治疗方法
(一)小针刀的选择及消毒
小针刀分为Ⅰ、Ⅱ、Ⅲ型。Ⅰ型用于软组织病变,Ⅱ型、Ⅲ型用于骨性病变。常规高压消毒,置于干燥处备用。其使用期限为2年。
(二)进针方法
1.定点与定向 一般痛点即进针点。其探寻方法:①压痛点;②被动牵拉该肌引起的痛点;③主动使该肌完成某一动作引起的痛点。定点后,标记、常规消毒。刀口线最好与大血管、神经及肌纤维平行,若肌纤维与神经血管走向不同,则按神经、血管走向。
2.刺入 对病变表浅者,刺入前首先加压分离,然后快速进刀达病变组织。对病变较深者,则快速通过皮肤,然后缓慢接近病灶,期间应及时询问患者的感觉,若有酸、胀以及酥麻感表明已达病灶,即行手术;若有尖锐刺痛,可能是重要血管,或有麻木或触电样感,可能是神经根或神经干,应提起针刀,调整方向或更换手术部位;若无任何感觉,且刺入较深,多在组织间隙,不可再进,应重新定点、标记。了解手术针感,对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三)手术方法
1.纵行剥离 粘连发生在肌腱附着点或神经根周围,刀口线与神经根和肌纤维平行,分几条线纵行剥离,并仔细询问患者感觉,不可横剥。
2.横行剥离 粘连发生在肌纤维的非附着点处,如肌肉和骨质发生粘连,刀口肌纤维与肌纤维平行刺入,达骨面后,与肌肉或韧带垂直铲剥,将其从骨面铲起。
3.切开剥离 粘连、瘢痕发生在几种软组织之间,刀口线与肌纤维平行刺入,将相互间的粘连、瘢痕切开,若病变坚硬、钙化、骨化,则将其切成碎块。
4.切割肌纤维 肌纤维紧张或挛缩,引起疼痛或关节功能障碍,刀口线与肌纤维垂直刺入,切断少量肌纤维。一般切断少于1/3的肌纤维,该肌功能不受影响。
5.穴位剥离 对穴位行剥离、疏通、松解。常用于环跳、委中、阳陵泉、殷门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