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的CT鉴别诊断

二、腰椎间盘突出的CT鉴别诊断

(一)椎间盘膨出

随年龄的增长,纤维环的韧性逐渐降低,向四周膨出(图4-10)。CT图像上表现椎体边缘对称性均匀的软组织影,呈“满月形”。后缘由于有后纵韧带可能仍保持平直。膨出较严重时也可刺激神经根,引起临床症状和体征。

图4-10 椎间盘膨出CT片表现

(二)椎管内静脉丛

椎管内静脉丛呈网状,贴附于椎体后缘,不压迫硬脊膜囊,增强扫描可明确诊断。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后,尤其是中央偏左型、中央偏右型或椎间孔内型,由于突出的髓核的占位效应,往往产生周围组织的渗出、水肿和粘连,引起腰椎前椎内静脉丛血液回流不畅而产生曲张,另外突出的髓核对前椎内静脉丛的直接压迫也是产生曲张的重要原因。

(三)联合神经鞘

联合神经鞘(Conjoined nerve)系先天性发育变异,脊髓一侧的两个神经根发自同一平面,多见于L4和L5。在CT片上可见到硬脊膜囊前外方有两个神经根的圆形断面,其密度与硬脊膜囊的密度相同,比突出的髓核组织密度低,在增强扫描时与硬脊膜囊强化程度相同,但做脊髓造影时可明确诊断。

(四)术后瘢痕粘连

有手术史,表现为椎板缺损出处,椎体后与椎旁的软组织及切口处的瘢痕组织突向椎管内,包绕或压迫硬脊膜囊和神经根,与硬脊膜囊和残留的或复发的髓核碎片相连,其间一般无明显界限,密度相似,硬脊膜外脂肪间隙被纤维组织所占据(图4-11)。硬脊膜囊与手术部位之间,黄韧带缺如,硬脊膜囊可向手术侧移位,瘢痕的密度低于椎间盘,增强扫描可鉴别。

图4-11 椎间盘手术后的CT表现

(五)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表现为椎管内软组织块影,但密度低于椎间盘,增强检查可强化,而突出的髓核组织一般不被强化。转移瘤多有骨质破坏或原发肿瘤灶。

(六)椎体后缘骨裂

椎体后缘骨裂又称椎体后缘游离骨块(图4-12),CT表现椎体后缘中央或偏中央局限性骨质缺损,周围有硬化边,有的软骨块突向椎管内,呈条形、块形,骨块的后缘常与突出的椎间盘后缘一致。

图4-12 椎体后缘骨裂和后纵韧带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