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牵引后护理

二、牵引后护理

1.体位 牵引复位后平卧硬板床,床铺保持平整、干燥、清洁,避免有皱褶。搬动患者要给患者系好腰围,确保脊柱水平位。平卧时腰部用软垫垫高约10cm,以保持腰部生理弯曲。患者卧床8h后可以翻身,第一次翻身必须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每次翻身动作要一致,防止扭动脊柱造成疼痛。

2.严密观察病情 牵引复位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卧床姿势、疼痛、腹胀、下肢活动等情况。

3.术后小便情况 术后8h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解小便就成了90%患者的一个大问题。主要原因是牵引前缺乏床上排尿训练、心理因素、疼痛因素、体位因素等,护理应针对病因,或加强心理护理,解决心理压力和紧张,或用温水冲洗会阴部,听流水声诱导排尿,或给予热饮料,膀胱部按摩,必要时采用导尿法,解除尿潴留。

4.指导患者下床 平卧3d后,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可起床进行少量活动,尽量避免弯腰及不当的姿势。1~2周后可配合矿泉水疗、电疗等物理疗法。3周后指导患者进行腰肌及下肢锻炼,进行体疗,增强体质,巩固和提高疗效。如患者难以单独下床,可帮助其用以下方式下床:嘱患者小心翻转身体向健侧侧卧,即健侧在下,两侧膝关节取半屈曲位,用位于上方的手抵住床板,同时用下方的肘关节将半屈的上身支起,以这两个支点用力,患者会较容易坐起,然后用手撑于床板,用臂力使身体离床,同时使半屈的髋、膝关节移至床边,此法不致引起腰部疼痛或不适。

5.佩戴腰围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做牵引术后,要求患者必须佩戴腰围,主要目的是制动,就是限制腰椎的屈曲等运动,特别是协助背肌限制一些不必要的前屈动作,以保证损伤的腰间盘可以局部得到充分休息,起到加强保护作用。另外要交代患者应注意不要使用过紧、窄、短的腰围,以免腹部过紧,有不舒适感。注意腰部活动,时间以4~6周为宜,最长不应超过3个月。

6.腰部肌功能锻炼 适当的腰背肌功能锻炼,能增强肌肉的反应性和强度,提高腰椎的稳定性、灵活性和耐久性。术后7d根据患者年龄、体质的不同,选择各自适宜的动作和运动量。认真仔细地对患者讲解动作要领,如行走练习,下蹲练习,5点支撑等,并一招一式作出准确示范。指导患者在病床上进行功能锻炼,以加强腰背及下肢肌肉力量。一般在牵引后症状好转时即可进行,具体方法:一是仰卧位直腿抬高——将双手压在臀下,慢慢抬起双下肢,膝关节可稍屈曲然后放下;二是俯卧位燕式——两手后伸,把上身和两腿同时后伸抬起,成反弓状,使腹部为支撑点,尽量在这一姿势下维持一段时间。这两种功能锻炼每天各练数次或数十次,逐渐增加,循序渐进。其他锻炼方法也要严格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动作由简到繁,由慢到快,幅度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运动量由少到多。

7.做好出院指导 告知腰部活动注意事项,定时复查,保持正确站姿、坐姿、卧姿和劳动姿势,对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