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电针
电针是在针刺腧穴“得气”后,用电针器输出脉冲电流通过毫针作用于经络腧穴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最常用方法。它既有针刺和脉冲电双重作用,又可代替手法行针。
(一)操作方法
一般按针刺常规行针得气并施行补泻手法后,选取同侧肢体的1~3对腧穴。我们常选2对腧穴,且交叉使用,如侧卧位下位肾俞、上位环跳1对,上位肾俞、阳陵泉1对。将强度调节旋钮调至零位(无输出),再将负极接主穴,正极接配穴,拨开电源开关,选好波形,恢复期或后遗症期常选连续疏波、急性期多选连续密波,慢慢调高至所需输出电流量。一般情况下,感觉阈和痛阈之间的电流强度,是治疗最佳值。通电时间一般20~30min,如感觉减低,可适当加大输出电流量。施术完毕后,将各强度调节旋钮逐渐调至零位,关闭开关,拆下导线后出针。
(二)脉冲电流的选择
临床常用低频脉冲电流,其波形、频率不同,作用亦不同。常见密波、疏波、疏密波等数种。
1.密波 能降低神经应激功能。先对感觉神经起抑制作用,再对运动神经产生抑制作用。常用于止痛、镇静、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用于本病急性期治疗。
2.疏波 刺激作用较强,能引起肌肉收缩,提高肌肉、韧带的张力,对感觉和运动神经的抑制发生较迟。用于本病的恢复期或后遗症期,对慢性神经源性疼痛,以2Hz的频率为佳。
3.疏密波 2/100Hz交替的疏密波是比较理想的刺激方法。前者引起脑啡肽、内啡肽和内吗啡肽,而后者引起强啡肽释放。
(三)注意事项
1.电针刺激量大,要防止晕针,体质虚弱、精神紧张者,尤应注意。
2.电流调节时,不可突然增强,以防止引起肌肉强烈收缩,造成弯针或折针,提倡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
3.应用电针要注意“针刺耐受”现象的发生,所谓“针刺耐受”就是在针灸临床上经常见到的经过多次长期应用电针后,机体对电针刺激产生耐受,阈值升高,疗效降低的现象。通过改变波形、频率、疗程能延迟该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