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药作用机制

二、中药作用机制

中药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明显的活血化瘀、理伤软坚、消炎止痛的作用,可以减轻炎性反应,缩短炎症期和减轻结缔组织的形成,促进变性神经纤维的恢复,抑制胶质细胞和胶质纤维的增多,减轻瘢痕化对周围神经组织的挤压,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中药外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使中药通过皮肤媒介,渗入到病灶直达病所,治疗机制同中药内治法完全一样,正如中医所说的“外治之法亦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

1.抗疼痛的作用 椎间盘病变的疼痛机制主要源于骶神经根机械性受压及其神经周围的炎性改变,微循环障碍致缺血、缺氧以及缓激肽等致痛致炎物质浓度升高,痛觉感受到异常刺激而处于激惹状态。中药止痛大多用于钝痛,而且多无成瘾性。具有很好止痛作用的中药,如青风藤、徐长卿、吴茱萸、延胡索、威灵仙、川乌等都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中草药。

2.抗炎作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原因即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伴有外伤,使椎间纤维环破裂,其内的髓核连同残存纤维环和覆盖其上的后纵韧带向椎管内突出,压迫神经根,局部释放出含糖蛋白组胺等化学物质的刺激,激惹神经根及周围组织产生充血、水肿、细胞增生、粘连形成,组织变性,微循环改变等无菌性炎症。

3.抗粘连作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当神经根受邻近破裂椎间盘产生化学物质的刺激(亦说属过敏反应或免疫反应)神经根出现炎症反应及水肿,在突出物压迫或刺激水肿的神经根时,出现真性坐骨神经痛。当神经根反复受到刺激,反复水肿或被多次推拿后引起神经根与突出椎间盘之间的粘连,疼痛由间断性转为持续性。活血化瘀中药如桃仁、川芎、丹参、牛膝等有缩短炎症期和减轻结缔组织形成的作用。

4.改善微循环作用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的发病,与气血瘀阻有密切关系。应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散寒化湿以及滋阴壮阳等方法改善微循环,消除神经根水肿及肌肉痉挛。药理实验证明,威灵仙、秦艽、狗脊、丹参、桑寄生、刘寄奴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毛细血管,增加血流量,抗凝等改善微循环作用。杨梅华等研究发现用红花、地龙、乳香、没药、三七等药物熏蒸治疗,不仅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局部组织血流量,还能显著降低血液黏度和血浆黏度,明显提高疗效。

5.消除水肿作用 中药能活血通络、温经舒筋,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适应能力,可有效、持续地改善受压神经根处的无菌炎症,消除充血水肿,从而减轻了神经根的水肿及炎性物质对神经根的刺激,使疼痛缓解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