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

一、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

骨骼的密度和形态取决于施加在骨上的力,运动可增加力,对骨形成有明显的影响,骨受力增加可刺激其生长、骨量增加;反之,骨受力降低可抑制其生长,骨量减少。体力劳动者的骨密度高于脑力劳动者。卧床患者,腰椎骨矿物质平均每周减少0.9%,且卧床时间越长骨质疏松越严重。冲击性运动(如踏步、跳跃)对髋部是良好的骨源性刺激。观察表明,排球与体操运动员的骨密度明显高于游泳运动员和正常人,且具有部位特异性。承重训练有利于腰椎骨密度的增加。快速行走时,腰椎承受的载荷比直立位增加1倍;慢跑时,载荷增加1.75倍;直立位举重物腰椎的承载力则更大。中等强度的承重训练能维持骨量和保持骨的弹性。等长抗阻训练在训练时不产生骨关节的运动,可实现疼痛最小化和靶骨骼受力最大化,该训练对并发有骨性关节病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训练较为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