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疗机制

一、治疗机制

无论是快速牵引还是慢速牵引,治疗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即将力量作用于腰椎,达到分离关节面、牵伸周围软组织和改变骨结构之间角度或列线等目的。腰椎牵引的作用有以下8个方面。

1.缓解肌肉痉挛 快速牵引可快速强力地伸展腰部肌肉,使之出现反射性肌肉松弛,缓解疼痛;慢速牵引是持续性对肌肉牵引,对缓解肌肉痉挛有明显的效果,痉挛缓解后腰背痛随之减轻,腰椎侧凸得以改善,活动度增加。

2.椎间隙增宽 水平牵引后,椎间隙增宽明显。在腰椎牵引过程中和牵引停止后10min内可观察到这一效果,但停止牵引后30min则这种机械效应消失,一般认为只有<25%体重的牵引力量方有此作用。这种使椎间隙增宽的作用进而可使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盘厚度增加、腰椎肌肉和韧带拉长、脊柱小关节的滑动和椎间孔增大。如此,可使狭窄的椎间隙回复到近似于正常椎间隙的宽度,但当解除牵引并处于站立位时,椎间隙的宽度又回到牵引前的水平。

3.增加椎管及椎间管的容积 研究表明,屈曲位快速牵引可使椎间隙增宽,椎间孔上2/3增大,下1/3变小,黄韧带牵伸。椎间管的上2/3正是神经根所在之处,说明腰椎牵引可减轻神经根在神经通道内的卡压,松解粘连。

4.纠正腰椎小关节的病理性倾斜 小关节对脊柱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腰椎间盘突出可继发小关节倾斜和不稳。研究表明,腰椎旋转时,关节突关节滑动、移位,关节间隙增加,关节囊受到牵伸,可松动小关节,纠正腰椎间盘突出继发的小关节功能紊乱(半脱位或关节滑膜嵌顿)。

5.使突出物变小 牵引使椎间隙增加,椎间盘内压明显下降。另外,牵引力作用于后纵韧带,使后纵韧带张应力明显加大,使突出物特别是中央型突出,产生向腹侧的压力。以上两因素共同作用可使突出物部分还纳或变形,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

6.松解神经根粘连 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炎症反应反复刺激神经根及其周围组织,引起粘连,产生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快速牵引可松解粘连,恢复神经功能,特别向健侧旋转时效果更明显。虽然慢速牵引松解粘连的效果不如快速牵引来得快,但对于手术后神经根粘连产生的临床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7.减轻炎症反应和神经根水肿 椎间盘突出时机械压迫和髓核组织的炎性刺激,使神经根出现明显的充血、水肿和炎症反应。腰椎牵引可缓解腰部肌肉痉挛,使椎间隙增宽,减轻神经根的机械压迫,从而使神经根水肿减轻,消除无菌性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8.突出物与神经根相对位置的变化在腰椎前屈下快速牵引和腰椎旋转,使突出物在三维空间内发生不同程度的变位变形,增加了神经根、硬脊膜囊的相对空间,减轻了神经根受压和刺激引起的腰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