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腰椎CT

第二节 腰椎CT

CT扫描即计算机体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1969年由Hounsfield设计,Ambrose应用于临床,为此Hounsfield获得1979年的诺贝尔医学生物学奖。由于CT分辨率高,能清楚地显示椎管内的各种软组织结构,因此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椎管其他病变中普遍受到重视。

CT扫描能显示局部横断面影像,由于体内各结构的密度和所含原子数不同,X线射束穿过后的衰减值不同,此值经电子系统处理成浓淡不一的图像,呈现于电视屏幕记录于扫描片上。椎间盘突出至椎管内压迫硬脊膜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关系均可分辨清楚,黄韧带肥厚也能辨认。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准确率为90%~99%,其主要有以下优点。

1.安全,基本无损害,诊断符合率与常规脊髓造影相同。

2.可识别椎间盘膨出、突出的部位和突出的大小,如中央型或侧后型突出,并能显示硬脊膜囊和神经根受压的形态变化。

3.有助于避免X线片在L5~S1平面硬脊膜外间隙增大引起的假阳性。

4.适用于造影剂过敏,造影失败或不愿接受造影的患者。

5.在观察椎间盘的同时,还可观察黄韧带、后纵韧带、侧隐窝、椎管和关节突关节的变化。

CT检查的不足之处如下。

1.设备昂贵,检查费用高,患者经济负担重。

2.CT扫描1次检查的范围受限,不便观察整体椎管和各节段病变。

3.对蛛网膜下隙(腔)的观察也不如脊髓造影。

4.对症状严重不能仰卧的患者不能检查。

5.扫描范围不够宽,即椎间盘扫描个数不够或每个椎间隙扫描层数不够。

6.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明显钙化常常在CT上不易与椎体骨质增生、后纵韧带钙化区别。

7.局限性椎间盘膨出与突出在常规CT上较难鉴别,伴有椎间盘膨出特别是伴有重度膨出的椎间盘突出病例,膨出病灶掩盖了突出征象而漏诊。

因此不提倡将CT作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