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神经电生理学检查

第5章 神经电生理学检查

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影像学检查提供了形态学变化的证据,而神经电生理反映了神经功能的改变。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接受刺激、传导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神经元的轴突及其被膜共同构成神经纤维,根据有无髓鞘分为有髓纤维和无髓纤维。神经纤维的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刺激神经纤维中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可沿纤维向两端同时传导。神经纤维传导速度主要与神经纤维直径的大小有关,一般来说,直径愈粗传导愈快。有髓纤维的传导速度比无髓纤维快。肌肉电活动不仅反映肌肉本身的情况,而且可以反映神经肌肉接头和周围神经的功能状态。所以,除作用于诊断以外,还可对疾病过程进行监测。肌电图是对周围神经与肌肉的电生理学检查,观察并记录肌肉在静止状态、主动收缩和刺激周围神经时的电活动,同时也可测量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神经根受压迫时,若神经发生变性,肌肉去神经可出现纤维颤动电位、正相电位。神经根的压迫不解除,纤维颤动电位可持续存在。随意收缩时多相电位增加,在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受压时,多相电位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纤维颤动电位,但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多不明显。H反射是电刺激胫神经,冲动由感觉纤维传入脊髓,再触发前角运动神经元引起肌肉收缩的单突触反射,是判断S1神经根损伤最敏感的指标。S1神经根受损H反射表现为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或诱发不出。F波是运动纤维的逆向冲动直接引起脊髓节段前角运动细胞的回返放电,可估价神经根(前根)的传导功能。神经根受压明显可观察到F波的出现率减低和F波传导速度明显减慢,甚至F波消失。关于体感诱发电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价值尚无定论,一般来说,腰骶神经根受压时,腘窝电位正常,马尾电位正常或潜伏期延长,腰脊电位潜伏期均延长,波幅降低。皮质电位P40患侧潜伏期延长,潜伏期患侧波幅降低,低于对侧50%以上。直接刺激皮节来观察下肢体感诱发电位的早成分,可了解脊神经根受损情况。腰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时,病变节段的节段性脊髓诱发电位波幅降低或消失,病理平面以上传导性潜伏期延长,波幅异常。阴部诱发电位对脊髓圆锥和马尾神经的损害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突出的椎间盘往往压迫腰脊髓或脊神经根,使受压部位的神经纤维发生继发性的血液循环障碍、组织水肿、缺血缺氧等,轻则发生继发性节段性脱髓鞘改变,重则出现轴突变性、萎缩或功能丧失。神经电生理学检测,不仅可以早期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是否存在神经肌肉损害,而且还可以通过检测其神经传导速度、神经传导时间、肌电活动等神经电生理学的变化来了解患者受压神经和肌肉的受损程度,这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诊断、病情估计、疗效判定及预后评价等都具有独特的价值,也是CT、MRI等影像学检查不能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