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艾炷灸

一、艾炷灸

艾炷灸可分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直接灸又分化脓灸和非化脓灸。临床常用非化脓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以使艾炷黏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其上点燃,当艾炷燃剩到2/5或1/4而患者微感灼痛时,即用镊子易炷再灸。连灸3~7壮,以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疱为度。间接灸根据艾炷与皮肤之间的衬隔物不同,又可分多种灸法。临床常用隔姜灸:切取厚约0.2cm,直径2~3cm的生姜一片,在中心处用针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腧穴上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施灸壮数,以皮肤红润而不起疱为度。

我们对年老体衰患者也偶用化脓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以使艾炷黏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其上点燃,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再易炷施灸,每次一般1穴灸7~9壮。灸后1周左右,施灸穴位化脓形成灸疮,4~5周,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而留下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