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微波疗法
2025年08月10日
二、微波疗法
微波疗法是应用波长1~1 000mm,频率300~300 000MHz的电磁波治疗疾病的方法。根据波长微波又分为分米波(波长10~100cm)、厘米波(波长1~10cm)和毫米波(波长1~10mm)。微波疗法的生物学作用基础主要是热效应和非热效应。
1.治疗作用基础
(1)热效应:微波的电磁能量在组织中能引起离子及偶极子振动、转动和摆动等物理现象,使离子与偶极子互相之间或与周围组织之间发生摩擦,产生热效应。
(2)非热效应:使用小剂量微波,作用于介质或生物体时,能产生离子与偶极子的振荡运动,但无升温现象,也能产生生物作用,称非热效应。
(3)作用的深度:微波波长短,近似光波,呈单向辐射,作用于机体时,部分被反射,部分被吸收。微波辐射可深达3~5cm。含水分多的组织(如肌肉、血液)较含水分少的组织(如脂肪、骨质)吸收微波的能量多。
2.治疗作用
(1)改变血液循环,消散炎症。
(2)镇痛作用。
(3)促进组织再生修复。
(4)增强免疫能力。
(5)大剂量时产生的高热有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与化疗、放疗具有协同作用。
3.治疗方法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常采用圆形或马鞍形辐射电极照射腰部。采用圆形辐射器时,辐射距离一般在5~10cm,马鞍形辐射器可直接接触体表进行接触辐射。炎症的不同时期应选用不同的剂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神经根水肿、渗出,吸收微波较多,宜选用无热量或微热量,每日1次,每次5~10min;慢性期,宜选用微热量或温热量,每日1次,每次10~15min。
4.禁忌证 与超短波禁忌证相同,并应避免在眼、小儿骨骺、睾丸部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