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术后护理

二、术后护理

1.术后平卧硬板床休息3d 以后可带腰围下床活动。平卧期间腰腿酸胀时,可让患者做交替屈膝活动,或向健侧翻身,以缓解症状。患者骶尾部、肩胛部等受压部位要给予按摩等处理,预防压疮发生。

2.密切观察病情 测血压、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和患者的卧位姿势,并详细记录,特别注意观察体温的变化。

3.密切观察穿刺部位 有无出血、肿胀、压痛,并密切观察有无腹膜后出血及腰大肌出血情况。观察腰腿痛情况,治疗后患者腰痛、放射痛消失,患肢麻木感减轻,受累神经根支配区感觉、运动明显好转。

4.防肠胀气 由于手术定位针穿刺时触及脊神经分支,患者会有传导性麻痛,虽然术者可立即改变针向,不会损伤神经,但可引起反应性肠麻痹。加上患者术后活动少,进食少,使肠蠕动减慢,易出现腹胀、便秘。一般采用针灸方法,协助解除腹胀。此法见效快,针灸后随即出现肛门排气。每天2次,连续2d,腹胀症状改善,排便通畅。同时指导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多吃鱼、蛋、新鲜水果和蔬菜,禁食油炸、豆类和过于油腻的食物,以防增加肠胀气。术后鼓励并协助患者下床排便,排便前按肠道解剖部位行腹部按摩,以促进肠蠕动,然后协助排便。

5.嘱患者起床后要扎腰带 3~5d以休息为主,多卧少坐,适当散步,腰部运动要轻缓,不要活动过猛,尽量避免弯腰及腰部负重等,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活动姿势,督促患者进行腰背肌、下肢肌的锻炼,要循序渐进,才能达到巩固和提高疗效的目的。

6.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协助患者锻炼腰背肌。具体有两种方法:一是逆行,二是挺腹,易学且效果很好。必要时配合牵引、理疗、封闭、针灸、按摩、推拿等辅助治疗,可使术后仍有残余症状的患者尽早恢复,疗效明显提高。术后患者应睡硬板床1~2周。1个月后复查CT或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