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下推拿疗法
麻醉作用,一可阻滞疼痛传导,放松肌肉,有利于手法操作。二可消除无菌性炎症。该法越来越被临床医师认可。
1.麻醉 临床采用的麻醉方法有耳穴麻醉、针刺麻醉、全身麻醉、局部浸润麻醉、椎间孔麻醉(即腰神经根阻滞麻醉)、骶管裂孔麻醉(即骶管硬脊膜外麻醉)、腰椎硬脊膜外麻醉。目前常用硬脊膜外麻醉。
(1)药物:利多卡因200mg(或普鲁卡因)、地塞米松10mg(或确炎舒松-A、泼尼松龙)、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10ml。目前常先行硬脊膜外麻醉,同时在硬脊膜外腔内注入确炎舒松4ml或得宝松1ml。
(2)操作:术前禁食3~6h,排空二便。患者俯卧位或侧卧位,局部严格消毒。于骶管裂孔处(两侧骶角连线凹陷处)或腰椎间隙进针,入皮后缓缓推进,当针端阻力骤然消失时,停止推进,回抽无血及脑脊液,推注上述药液。退针后,以无菌纱布贴敷针眼。
在推注过程中,应注意患者有无头晕、恶心、胸闷或耳鸣,有则减慢或停止注药并做相应处理。注射后平卧或牵引20~30min,待麻醉完全后,可行推拿手法。
2.推拿手法 手法推拿常遵循“三步八法”。一般1次即可见效,若效果不理想可重复1~2次,每次间隔1周。
(1)患者仰卧位,将两下肢分别做屈膝屈髋、髋内收外展及直腿抬高动作,当抬腿近90°时,由助手将患者的踝关节做背屈动作。
(2)两髋外展、外旋,使两足底相互抵住,术者提拿内收肌群,并进行适度按摩。
(3)做下肢悬吊牵引,约20min。
(4)患者侧卧位,先后做患侧和健侧斜扳,可闻及“咯嗒”声。
(5)两侧下肢单腿过伸。
(6)患者俯卧位,术者用相交的两手掌向相对方向按压和分离脊柱和腰背筋膜。
(7)术者用肘尖按压腰臀部压痛点。
(8)做腰部过伸位悬吊牵引,同时术者用双手压住腰部,做有弹性的按压和抖动。
3.注意事项
(1)推拿操作者应严格掌握手法角度,控制手法力度,避免医源性损伤。
(2)手法后患者应绝对卧床,下床时应有腰围保护。
(3)适应证:对位于Ⅰ层面、单纯2区、ab域者疗效较好。
(4)相对禁忌证:Ⅲ层或Ⅱ层为主者,超过b域者,在3区者,并发椎管狭窄或腰椎滑脱者。
(5)注意病例的选择,对高血压患者、心脏病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年老体弱者应慎用或禁用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