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期治疗

一、分期治疗

1.急性期 多在发病1周内,症状急重。表现为腰骶部及下肢剧烈疼痛,腿痛重于腰痛,直腿抬高50°以下,腰僵,痛性跛行,行走在200m以内,甚至不能下床,生活不能自理。

(1)治则:缓急止痛解痉。

(2)治疗手法:①患者俯卧位,两膝伸直,两手放于体侧,腰部尽量放松。医者立于一侧,点按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各1分钟。②沿腰背部及下肢膀胱经涂以少量红花油,医者由肝俞平推至下髎,继而两手分别沿一侧臀部、下肢后外侧平推至足跟,反复5~7遍。③医者用前臂着力,揉腰背部,上下往返5~7次,然后重点揉腰骶部,直至患处温热感,疼痛减轻。④患者仰卧位,点按患侧太溪、解溪、足三里、风池、冲门诸穴,以有酸胀感为宜。然后摇下肢诸关节,轻轻牵抖双下肢。⑤轻拍腰骶、下肢,结束手法。

2.恢复期 一般发病在1个月以内。经早期治疗,腰腿痛减轻,腰椎活动度改善,直腿抬高可达到50°~70°,行走在500m以内,生活部分自理。

(1)治则:促进髓核回纳,松解粘连。

(2)治疗手法:①患者俯卧位,腰部及下肢放松,于腰、臀部及下肢用法或掌根按揉法操作6~10遍。②患者俯卧位,按压、弹拨夹脊穴和背俞穴。操作时应上下移动,有条索状物时,适当延长时间至其软化,不宜用力过大。使腰部肌肉放松,有温热感为佳。③患者俯卧位。做拔伸法(也可用机械牵引),并双手掌根重叠按压患椎棘突旁,或压痛最明显处。操作时嘱患者放松,下按时呼气,放松时吸气,连续20~30次。④患者俯卧位。做下肢后伸扳法。操作时先扳一侧再扳对侧,亦可同时扳两下肢。⑤患者侧卧位。做腰部斜扳法。先扳患侧,再扳健侧,可反复数次。(或做直腰旋转扳法)。⑥患者坐位。做弯腰旋转扳法。也可与斜扳法选择其一。⑦患者仰卧位。做患肢直腿抬高法。⑧按揉、弹拨患侧秩边、环跳、承扶、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承山、解溪、昆仑等穴。后于患侧腰、臀、下肢施法。⑨患者俯卧位。施擦法于腰部,透热为度。

3.后遗症期 病程多在1个月以上,仍有腰部或下肢酸胀不适或麻木感。

(1)治则:行气活血,加强脊柱稳定性。

(2)治疗手法:①患者俯卧位。按揉患侧腰骶、臀、下肢。②拿捏腰臀、下肢酸胀或麻木部位。③患者坐位。做折腰法。④患者仰卧位。做患肢直腿抬高。⑤患者俯卧位。按揉肾俞、命门、秩边、委中、承山等穴,用法操作于腰、臀、下肢。⑥患者俯卧位。腰臀、下肢后侧涂以红花油,施用擦法。⑦用拍法施术于腰骶、下肢,结束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