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期治疗

三、分期治疗

(一)急性期

腰骶部及下肢疼痛剧烈,腰部僵硬,活动受限,痛性跛行,舌质黯或有瘀点,脉弦紧。治宜行气活血、镇静止痛。临床常用肾俞、命门、关元、环跳、阳陵泉、委中、昆仑、人中等穴。刺法同上,最好配合刺络拔罐与灸法,每日1次,一般不留针。我们临床观察一般治疗1次,症状积分能好转20%左右,个别甚至有50%者;治疗3次后,症状积分能好转40%左右;1周后,绝大多数能好转60%左右;2周后,70%~80%的患者,症状基本缓解。

(二)恢复期

一般急性期患者经2周治疗后,腰腿痛减轻,腰椎活动度改善,舌质淡或黯,脉沉弦。治宜化瘀通络、止痛。临床常用夹脊、肾俞、次髎、委中、阳陵泉、悬钟、太溪等穴。刺法同上,每日1次,留针20~30min,行平补平泻法;腰骶部腧穴要求针感向下肢放射,但不可拘泥,不可多次提插重刺激。

(三)后遗症期

腰腿痛缓解或消失,但仍有腰部及下肢的酸胀不适或麻木感。舌淡苔薄白,脉缓弱。治宜补益肝肾、行气通络。临床常用肝俞、肾俞、次髎、足三里、承山、三阴交、太溪等穴。刺法同上,提插捻转,行平补平泻,每日1次,留针30min,可用温针灸法。

(卜彦青 杜广中)

参考文献

[1]刘新萌,王 琦.刺血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观察94例.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2):52-53

[2]黄仕荣.单穴电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认识.中国针灸,2007;27(9):699-701

[3]陶琪彬.化脓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11

[4]向开维,崔 瑾.头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生化机理研究.四川中医,2004;22(12):15

[5]孙善斌,杨 骏.芒针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23(5):25

[6]艾 宇,杨 廉,等.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疗效观察.新中医,2003;35(11):47

[7]周仲瑜,李家康.重灸加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作用.中国临床康复,2003;29:4015

[8]杨向红,王彦青,等.电针对神经痛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初探.针刺研究,2001;26(3):210

[9]马 飞,王彦青,等.孤啡肽及其前体在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中表达的变化.针刺研究,2001;26(3):223

[10]吴耀持,张彩虹,等.针刺对大鼠实验性神经根压迫模型超微结构的影响.针刺研究,2000;25(23):188

[11]彭利群.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施治.新中医,1999;31(8):29

[12]林宪军,李自召,高 燕.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中国针灸,1998;18(4):225

[13]管遵惠,陈莉莉.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36例临床观察及影像学分析.中国针灸,1997;17(7):391

[14]王国华,余长江.针刺重刺激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1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97;17(11):668

[15]陈汉平.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针灸.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5:103-115

[16]王文远,郭 兰,魏素英,等.平衡针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脱出180例.中国骨伤,1994;7(4):47

[17]朱汉章.小针刀疗法.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112-123

[18]庞景三,谢长彦.中医临证应急新药选.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96,99,111

[19]陆寿康,孔尧其.实用头针大全.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1-33

[20]府 强.实用针灸疗法临床大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1:150

[21]奚永江,司徒铃.针法灸法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1-99

[22]杨甲三,曹一鸣.腧穴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23]史学义.外周5-羟色胺系统与针刺镇痛.针刺研究,1983;(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