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与科学文化概述
2025年08月10日
社会经济与科学文化概述
北宋王朝建立后,即招募流民,奖励垦荒,规定请佃的土地“便为永业”,农村生产很快得到恢复,耕地面积也逐渐扩大。两宋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斗门一闭君休笑,要看水从人指挥”[1]。从而出现了“田野加辟,年丰屡登”。手工业方面,纺织、矿冶、陶瓷、造船等都有很大发展。交子(宋代纸币)的问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至于文具的制造,如毛笔、纸张、墨、砚,又直接与文化教育发展相联系。
宋代的自然科学,主要有天文学家苏颂设计的“水运仪象台”与所著的《新仪象法要》,代表了当时天文学的发展水平。数学家秦九韶著的《数学九章》,关于“大衍求一术”和增乘开高次方的方法,为古代中国数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沈括的《梦溪笔谈》更是综合天文、历法、算学、物理、化学、地理、地质等各方面知识经验的小百科全书。
宋代出了许多著名哲学家,胡瑗、孙复、石介、李觏、周敦颐、张载、邵雍、程颢、程颐、朱熹等。理学就在宋代形成,其特点是把“理”看成宇宙的本源,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一般以周敦颐、张载、二程(即程颢、程颐兄弟)为理学的创始人,到朱熹集其大成。哲学史上所谓濂、洛、关、闽,濂是湖南濂溪周敦颐,洛是河南洛阳二程,关是陕西张载,闽是福建朱熹。周敦颐、张载都讲“理”,但不曾把它作为宇宙的本源。宋代有理学,也有反理学思潮,陈亮、叶适就站在理学的对立面,构成了当代哲学思想体系中两条路线的矛盾斗争。
宋代文学领域有陆游、辛弃疾、苏轼的诗、词、散文,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它的豪迈奔放和爱国主义精神,感召了千千万万的人民。话本,不仅为我国文学开辟了新的蹊径,它所反映的下层社会生活,对广大人民更起了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