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活动

1.教学活动

【《宋史》《选举志》】

安定胡瑗设教苏、湖间二十余年,世方尚词赋,湖学独立经义治事斋,以敦实学。皇佑末,召瑗为国子监直讲,数年,进天章阁侍讲,犹兼学正。其初人未信服,谤议蜂起,瑗强力不倦,卒以有立。……士或不远数千里来就师之,皆中心悦服。(卷一百五十七,《志》第一百十)

【胡鸣盛:《安定先生年谱》

景佑元年(1034)先生年四十二岁。是年先生在吴教授生徒。

景佑二年(1035),四十三岁。是年范仲淹奏请立苏州郡学。……延先生首当师席,英才杂遝,自远而至。景佑四年(1037),宝元元年(1038),宝元二年(1039),先生均在苏州郡学。

庆历二年(1042),五十岁。先是宝元二年知湖州事滕宗谅表请于朝,建学于州,康定元年(1040),敕书至,赐名州学。

是年延先生主学,先生乃以保宁节度推官,兼教授湖州州学,四方之士,云集受业。

庆历四年(1044),五十二岁。是年先生在湖州州学。仁宗开天章阁,与大臣讲天下事,始慨然诏州县皆立学,于是建太学于京师。下湖州,取先生教授弟子之法,以为太学法,著为令。编《学政条约》一卷成。

皇佑四年(1052),六十岁。冬十月甲戌,以先生为光禄寺丞,国子监直讲,同议大乐。先生初为直讲,有旨专掌一学之政,遂推诚教育多士,甄别人物。故好尚经术者,好谈兵者,好文艺者,好尚气节者,皆使之以类群居,相与讲习。

【欧阳修:《居士集》,卷二十五,《胡安定先生墓表》,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本,第7页】

先生为人师,言行而身化之,使诚明者达,昏愚者励,而顽傲者革。故其为法严而信,为道久而尊。师道废久矣!自明道、景佑以来,学者有师,惟生先暨泰山孙明夏、石守道三人,而先生之徒最盛。其在湖州之学,弟子去来常数百人,各以其经转相传授。其教学之法最备,行之数年,东南之士,莫不以仁义礼乐为学。

庆历四年,天子开天章阁,与大臣讲天下事,始慨然诏州县皆立学。于是建太学于京师,而有司请下湖州取先生之法以为太学法,至今为著令。后十余年,先生始来居太学,学者自远而至,太学不能容,取旁官署以为学舍。礼部贡举,岁所得士,先生弟子十常居四五。其高第者,知名当时,或取甲科居显仕;其余散在四方,随其人贤愚,皆循循雅饬;其言谈举止,遇之不问可知为先生弟子;其学者相语称先生,不问可知为胡公也。

【全祖望:《宋元学案序录》,载《增补宋元学案》卷首,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第1页】

宋世学术之盛,安定、泰山为之先河,程朱二先生,皆以为然。安定沈潜,泰山高明,安定笃实,泰山刚健。各得其性禀之所近,要其力肩斯道之传,则一也。安定似较泰山为更醇,小程子入太学,安定方居师席,一见异之。讲堂之所得,不已盛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