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政,以复古劝学化行天下
2025年08月10日
(三)重视学政,以复古劝学化行天下
他们师徒二人都热心讲学,无论居官还是在野,不惟“以经术教授”,“以师道自居”,个人躬行其事而已,而且热心鼓吹,积极向当途者提供学政方面的建议。孙复《寄范天章书一》说:
夫太学者,教化之本根,礼义之渊薮,王道之所由兴,人伦之所由正,俊良之所由出,是故舜禹文武之世,莫不先崇大于胶序而洽至治于天下者焉。
为了办好太学,教师问题是首先应注意的,“必须博求鸿儒硕老能尽知舜禹文武周公孔子之道者,增置学官相左右之,俾朝夕讲议舜禹文武周公孔子之道以教育乎国子也。”此外他还提到教育内容的更新问题,反对仅仅以先儒注解之说作为教学用书,主张选拔当代胜过王弼、韩康伯、左丘明、谷梁赤、公羊高、杜预、何休、毛苌、范宁、郑玄、孔颖达等前儒的学者来为《五经》“重为注解,俾我《六经》廓然莹然如揭日月于上,而学者庶乎得其门而入也。”这种今人胜古人,不拘陈说,敢创新解的精神是应予肯定的。
他们把兴办地方学校看成是“为国家濬源而殖本”的大事,石介说:“夫水之不涸,以其有源也;木之不拔,以其有本也;学为教化之源,仁义之本欤!”[7]但要办好学校,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尤其是解决学生的衣食问题。倘能做到“讲习在堂,朋友在序,图籍在府,器服在厅,岁有公田,日有常秩”,[8]那么培养人才就该不是什么难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