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说

春秋说

称人者。贬也。而人不必皆贬。微者亦称人。称爵褒者。也。而爵未必纯褒。讥者亦称爵。继故不书即位。而桓宣则书即位。妾母不称夫人。而成风则称夫人。失地之君名。而卫侯奔楚则不名。未逾年之君称子。而郑伯伐许则不称子。会盟。先主会者。而瓦屋之盟则先宋。征伐。首主兵者。而瓦之师则后齐。母弟一也。而或称之以见其恶。或没之以著其罪。天王一也。或称天以著其失。或去天以示其非。

春秋为无王而作。孰谓隐为贤且让而始之哉。(以上总论。)

子叔姬先书被执。次书来归。非郯杞之比。夫商人弑君自立。又虐其国君之母。天子不能讨。诸侯不能伐。李孙行父再如晋。诸侯为是盟于悒。皆无能为而退。徒得单伯之至。子叔姬之归而已。而与兵以侵鲁者未已也。于以见晋霸之不竞也。于以见诸侯之有弑君者。而莫之讨也。于以见齐之横而鲁之弱也。(文十四年。齐人执子叔姬。)翚弑隐公。遂弑子赤。桓公之立。逆女使翚。宜公之立。逆女便遂。斯二人者。在国以为贼。而桓宣以为忠也。故终桓宣之世。翚遂皆称公子无异词。(宣元年。公子遂如齐逆女。)

礼有重轻先后之不同。以祭视绎则祭为重。而泽为轻。以绎视卿佐之丧。则绎为轻。而卿佐之丧为重。有国者。当图其称也(壬午。犹绎。万入去籥)

内取外邑。皆曰取如取因取防取訾娄。外归鲁地皆曰归。如侪西龟阴及讙阐汶阳田。鲁地也。齐人以归于我。当日归。今而曰取者。盖因晋力而取之也。归者。其意也。取者。我也。非其志也。于后齐复事晋。故八年使韩穿来言归之于齐。然此年齐归我田。喜曰取。

八年齐取我田。乃曰归者。取之自晋。归之自晋。以见鲁国之命制于晋而已。故难我田也。而不得偃然有之。其犹寄尔。故齐归我田。书曰取犹若取之于外者。齐取我田。书曰归。犹若齐之。所有也(成二年。取汶阳田)

公之此行。有侨如之患。外不见于霸主。故危而致之。(成十六年。公至自会。)

不书及。内之也。郑有国而私属于鲁。鲁之私属节也。皆不臣之著收。(襄五年。叔孙豹郑世子巫如晋。)

成九年为蒲之会。将以合吴。而吴不至。故十五年。诸侯之大夫会之于锺离。前三年悼公盟鸡泽。使荀会逆吴子而又不至。故此年使鲁先会之于善道。凡此皆往会之也。至秋。戚之会。序吴于列。而不复殊者。因来会也。凡序吴者。来会我也。殊吴者。往会之也。(襄五年。仲孙篾卫孙林父会吴于善道。)

日食之变。起于交也。有难交而不食者。春秋二百四十二年。而日食三十六。有频交而食者。

此年及二十四年。三年之内。连月而食者再也。请儒以为历无此法。或传写之误。然汉之时亦有频食者。高帝三年。及文帝前三年十月晦十一月晦是也。天道至远。不可得而知。后世执推步之术。案交会之度而求之。亦已难矣。(襄二十一年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