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古文运动,以明道、教化为功

(二)提倡古文运动,以明道、教化为功

孙复、石介还是当时古文运动的健将,孙复的文章“谨严峭洁,原本经术”,石介更进一步,“倔强劲直,一扫雕绘绮靡之态。”[6]虽然不及后来欧阳修、王安石等名家,但在文学为现实服务,历史为当代服务这个问题上,他们是可取的。

孙复在《答张洞书》中说的一段话可以作为他们文学观的代表之作:

夫文者,道之用也;道者,教之本也。故文之作也必得之于心而成之于言。得之于心者,明诸内者也;成之于言者,见诸外者也。明诸内者故可以适其用,见诸外者故可以张其教。……但当左右名教夹辅圣人而已。或则列圣人之微旨,或则img诸子之异端,或则发千古之未寤,或则正一时之所失,或则陈仁政之大经,或则斥功利之末术,或则扬圣人之声烈,或则写下民之愤叹,或则陈大人之去就,或则述国家之安危,必皆临事摭实有感而作,为论为议为书疏歌诗赞颂箴辞铭说之类,虽其目甚多,同归于道皆谓之文也。若肆意构虚无状而作,非文也,乃无用之瞽言尔,徒污简册,何所贵哉!

这是继承了韩愈、柳宗元“文以载道”、“文以明道”的传统。强调文章必须是“临事摭实有感而作”,要言之有物,为现实服务,不能无病呻吟,骈辞赘语,这是正确的见解。但是囿于“道”的偏执,他们都有把文作为道的附庸的倾向,不仅看不到其他学说的长处,也忽视了文学形式的多样性,因而对文学理论的建设发生了不好的影响。

石介走得更远,在《怪说》中他猛烈攻击内容单薄、感情虚假,堆砌典故、崇尚词藻的西昆俄,说:“今杨亿穷妍极态,缀风月,寻花草,淫巧侈丽,浮华纂组,昺锼圣人之经,破碎圣人之言,离析圣人之意,蠹伤圣人之道。”进而主张把这种文人诛杀灭尽。这实在是矫枉过正了,反映了道学家者流偏执、狂妄的一面,因为他们看不到文学对个人情感的陶冶价值,过于缺乏审美的眼光。

在他们看来文章的功能只在于宣扬孔孟之道,进行封建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