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汉法、修德性、用贤材、兴学校为立国之本
2025年08月10日
1.行汉法、修德性、用贤材、兴学校为立国之本
许衡在给元世祖的《时务五事》疏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提出立国之本的建议。他首先以孔孟之道为主旨,强调入主中土必行汉法的历史规律,认为后魏、辽、金历年最多,实乃“国家之当行汉法无疑也”。其次;许衡提出中书之务,大要在用人立法二者。“人之贤否,未知详固不可得而遽用也”,强调知人、用人在国家事务中的重要地位。第三,他以尧、舜为例,指出“为君难,为臣不易”之理,阐明为君之道和贤者的标准。他说:“夫人君不患出言之难,而患践言之难。知践言之难,则其出言不容不慎也。”作为君主,不仅要自己慎言、践言,履行为国为民的职责,还要注意远奸佞,近贤才,真正明确“天下树君本为民”的道理。作为贤才,则要以“公为心,以爱为心,不为利回,不为势屈,置之周行,则庶事得其正,天下被其泽,其于人国,重固如此也。”第四,强调农桑,学校乃治国要道。他列举尧、舜治国达于“庶绩咸熙”正在于他善用稷,契,以“稷播百谷以厚民生,契敷五教以善民心”如此则“民可使富,兵可使强,人才可使盛,国势可使重,夙夜念之至熟也。”农桑、学校“此辅赞尧、舜之实也。”在兴学校方面他主张“自都邑而至州县,皆设学校,使皇子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于学,以明父子君臣之大伦,自洒扫应对以至平天下之要道,十年已后,上知所以御下,下知所以事上,上下和睦,又非今日之比矣。”第五强调国家安定,百姓各安其业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