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为立教之本,“小学”、“大学”乃为学之序
2025年08月10日
2.“小学”为立教之本,“小学”、“大学”乃为学之序
许衡十分推崇朱熹关于“小学”、“大学”为学之序的思想,认为二者在人之为学受教之中,各有其用,缺一不可。为此他曾专门撰写“小学大义”一篇。文中说:“古者民生八岁上自王公下至庶人之子弟皆令入小学,教之以洒扫应对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岁,自天子之元子、众子,公卿大夫元士之嫡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小学大学所以分也。当其幼时若不先习之于小学,则无以收其心,养其德性,及年长若不进之于大学,则无以察夫义理,措诸事业。先之以小学者所以立大学之基本,进之于大学者,所以收小学之成功也。”在他看来,这正是“三代盛时,贤才辈出,风俗醇厚”的基本原因。然而千百年来,学者以己意为学,以至“其高者入于空虚,下者流于功利,虽苦心极力博学多闻,要之不悖于古人者鲜矣。”他认为,虽经唐韩文公引《大学》节目以为为治之序,又经北宋伊洛先生,表彰《大学》一篇,发明古者大学教人之法,但直到近世朱子,方才以孔门圣贤设教为学之遗意,参以《曲礼》、《少仪》、《弟子职》诸篇,辑为《小学》之书,意义重大。因此,在他从姚枢处抄录《小学》之书后,认为人之为学必弃前日所学章句之习,从《小学》为始,并“悉取向来简帙焚之,使无大小皆自小学入”。在他给儿子师可的信中也曾说道:“《小学》、《四书》吾敬信如神明,自汝孩提使令讲习,望有得于此,他书虽不治无憾也。”许衡如此强调《小学》,实际上是在强调朱熹关于洒扫应对的日常工夫,以为这正是理学的入门和要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