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学的方法

(2)教学的方法

分斋教学

【黄宗羲:《宋元学案》,卷一,《安定学案》,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第1页】

膝宗谅知湖州,聘为教授。……立经义、治事二斋。按治事斋,又名治道斋。《程氏遗书》云:“在湖州置治道斋,学者有欲明治道者,讲之于中,如治兵、治民、水利、算数之类”经义,则选择其心性疏通、有器局、可任大事者,使之讲明《六经》。治事,则一人各治一事,又兼摄一事,或专或兼,各因其所长而教之如治民以安其生,讲武以御其寇,堰水以利田,算历以明数是也。

【丁宝书辑:《安定言行录》,卷上,光绪4年月河精舍丛钞本,第11页】

胡翼之瑗初为直讲,有旨专掌一学之政,遂推诚教育多士。亦甄别人物。故好尚经术者,好谈兵战者,好文艺者,好尚节义者,皆使之以类群居,相与讲习。胡亦时召之,使论其所学,为定其理;或自出一义,使人人以对,为可否之;或就当时政事,俾之折衷。故人皆乐从,而有成效。今朝廷名臣,往往胡之徒也。

【黄宗泰:《宋元学案》,卷一,《安定学案》,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第19页,黄百家《按语》

欧阳庐陵诗曰:“吴兴先生富道德,诜诜子弟皆贤才。”王临川云:“先取先生作梁栋,以次收拾桷与榱。”盖就先生之教法,穷经以博古,治事以通今,成就人才,最为的当。自后濂洛之学兴,立宗旨以为学的,而庸庸之徒,反易躲闪。是语录之学行,而经术荒矣。

【陈澧:《东塾读书记》,卷二,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第6—7页】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皆圣人之学也。惟圣人能兼备之,诸贤则各为一科,所谓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也。惟诸贤各为一科,故合之而圣人之学乃全。

朱子《名臣言行录》、黄东发《日钞》皆载胡安定教授湖州敦尚行实,置经义斋、治事斋。……其在太学,有好尚经术者,好谈兵战者,好文艺者,好节义者,使各以类群居讲习。

澧谓此乃四科之遗意。《学记》云:“教人不尽其材。”如胡安定之教,可谓尽其材者也。

讲习

【蔡襄:《蔡忠惠公文集》,卷三十七,《太常博士致仕胡君墓志》,明校本,第8页】

患隋唐以来,仕进尚文词而遗经业,苟趋禄利。及为苏湖二州教授,严条约,以身先之。虽大暑,必公服终日,以见诸生,严师弟子之礼。

解经,至有要义,恳恳为诸生言其所以治己而后治乎人者。学徒千数,日月刮劘,为文章,皆传经义,必以理胜。信其师说,敦尚行实。

【丁宝书辑:《安定言行录》,卷上,光绪4年月河精舍丛钞本,第13—14页】

安定胡翼之,皇佑至和间,为国子直讲,朝廷命生太学。时千余士。日讲《易》,予执经在诸生列,先生每引当世之事明之。

初,郡学吴兴成,先生独以《三礼》仪物黜其于古无考而益其未见者,图之讲堂。于是人人得窥三代文物之懿,朝夕对之,皆若素习。

游息

【同上书,第10页】

胡先生瑗判国子监,其教育诸生有法。先生语诸生食饱未可据案或久坐,皆于气血有伤,当习射、投壶,游息焉。

【黄宗羲:《宋元学案》,卷一,《安定学案》,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第3页】

先生在学时,每公私试罢,掌仪率诸生会于肯善堂,合雅乐歌诗,至夜乃散。诸斋亦自歌诗奏乐,琴瑟之声彻于外。

考察

【丁宝书辑:《安定言行录》,卷上,光绪4年月河精舍丛钞本,第13页】

胡先生翼之尝谓滕公宗谅曰:“学者只守一乡,则滞于一曲,隘吝卑陋。必游四方,尽见人情物态,南北风俗,山川气象,以广其闻见,则为有益于学者矣。”一日,尝自吴兴率门弟子数人游关中,至潼关,路峻隘,舍车而步。既上至关门,与滕公诸人坐门塾。

少憩,回顾黄河抱潼关,委蛇汹涌,而太华、中条环拥其前,一览数千里,形势雄张。慨然谓滕公曰:“此可以言山川矣,学者其可不见之哉!”

[1]《宋元学案·安定学案》

[2]《宋元学案·安定学案》

[3]《王荆公文集·寄赠胡先生》

[4]《宋元学案·安定学案》

[5]《宋元学案·安定学案》

[6]《宋元学案·安定学案》

[7]《宋元学案·安定学案》

[8]《安史·欧阳修传》

[9]丁宝书:《安定言行录》

[10]《宋元学案·安定学案·附录》

[11]明道(1032—1033)、宝元(1038—1040)均宋仁宗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