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尊王发微

春秋尊王发微

诗至黍离而降。书至文侯之命而绝。春秋乃作自隐公始也。

平王迨隐而死。夫生犹可待也。死何所为。春秋始隐者。天下无复有王也(以上总论)

欲治其末者。必端其本。严其终者。必正其始。元年书王。所以端本也。正月。所以正始也。其本既端。其始既正。然后以大中大法。从而诛赏之。(隐元年春王正月。)

凡书盟者。皆恶之也。附庸之君。未得列于诸侯。故称字以别之。(公及邾仪父盟于篾。)

克者。力胜之辞。郑伯养成段恶。至于用兵。此兄不兄弟不弟也。故曰郑伯克段于鄢。以交讥之也。(郑伯克段于鄢。)

祭伯。天子卿。不称使者。非天子命也。非天子命则奔也。不言奔。非奔也。祭伯思来也。故曰祭伯来以恶之。(祭伯来。)

诸侯非有天子之事。不得出会诸侯。凡书会。皆恶之也。(隐二年。公会戎于潜。)

莒。小国也。入者。以兵入也。莒小国以兵入。向者隐桓之际。征伐用师。国无大小。皆专而行之。(莒人入向。)

隐公夫人也。夫人小君。与君一体。故志之也。子宋姓。(夫人子氏薨。)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非诸侯可得而专也。诸侯专之。犹曰不可。况大夫乎。吾观隐桓之际。诸侯无大小皆专而行之。宣成而下。大夫无内外。皆专而行之。其无王也甚矣。孔子从而录之。正以王法。凡侵伐围入取灭。皆诛罪也。邹人微者。(郑人伐卫。)

正月书王者九十二。二月书王者二十。三月书王者十七。(隐三年春王正月。)

武氏。世卿也。其言武氏子父死。未葬也。(武氏子来求赙。)

遇者。不期也。不期而会曰遇。诗称邂逅相遇。适我愿兮是也。诸侯守天子土。非享观不得逾境。此言公及宋公遇于清者。恶其自恣出入无度。(隐四年。公及宋公遇于清。)

翚不氏。未命也。(翚帅师。)

称人以杀。讨贼乱也。其言于濮者。桓公被弑。至此八月。恶卫臣子缓不讨贼。俾州吁出入自恣也。(卫人杀州吁于濮。)

诸侯受国于天子。非国人所得立也。(卫之立晋。)

观鱼。非诸侯之事也。天子适诸侯。诸侯朝天子。无非事者。动必有为出。隐公怠弃国政。观鱼于棠。可谓非事者矣。(隐五年。公矢鱼于棠。)

考。成也。元年。宰咺归赗。非礼也。隐公以是考仲子之宫祭之。此又甚矣。夫宗庙有常。故公夫人之庙皆不书。(考仲子之宫。)

鲁僭用天子礼乐。舞则八佾。孔子不敢斥也。故因减用六羽。以见其僭天子之意。(初献六羽。)

公子驱臧僖伯也。孝公子。(公子驱卒。)

郑人来输诚于我平。四年。翚会诸侯伐郑之怨也。平者。释憾之辞。(隐六年。郑人来输平。)

长葛。郑邑。天子所封。非宋人可得取也。宋人前年伐郑。围长葛。此而取之。故言伐言围言取。悉其恶以诛之也。(宋人取长葛。)

媵书者。为庄十二年归于img起。(叔姬归于纪。)

城邑宫室。高下大小。皆有王制。不可妄作。是故城一邑。新一厩。作一门。筑一囿。时与不时。皆详而录之。时谓周之十二月。夏之十月。非此不时也。得其时者。其恶小。非其时者。其恶大。此圣人爱民力。重兴作。惩僭忒之深旨也。(隐七年夏城中邱。)

言伐。用兵也。楚邱卫地。地以楚邱者。责卫不能救难。录以归者。恶凡伯不死位。(戎伐凡伯于楚邱以归。)

祊郑邑。天子所封。非鲁土地。故曰来归。定十年。齐人来归郓讙龟阴田。皆此义也。先言归而后言入者。郑不可归。鲁不可入也。郑人归之。鲁人受之。其罪一也。入者。受之之辞。(隐八年。郑伯使宛来归祊。)

不氏。未命也。(无骇卒。)

公与翚顾众悉力。共疾于宋。又浃日而取二邑。故君臣并录以疾之。(隐十年。翚帅师会齐人郑人伐宋。)

齐晋宋卫。未尝来朝鲁者。齐晋盛也。宋卫敌也。滕薛邾杞来朝。奔走而不暇者。土地狭陋。兵众寡弱。不能与鲁抗也。(隐十一年。滕侯薛侯来朝。)

水不润下也。昔者圣王在上。五事修而彝伦叙。则休验应之。故曰肃。时雨若㐅。时旸若。哲。时燠若。谋。时寒若。圣。时风若。若圣主不作。五事废而彝伦攸img。则咎验应之。故曰狂。常雨若。僭。常燠若。豫。常燠若。急。常寒若。蒙。常风若。若春秋之世多灾异者。圣王不作故也。然自隐迄哀。天下之灾异多矣。悉书之。则不可胜其所书矣。是故孔子惟日食与内灾。则详而书之。外灾则或举其一。或举于齐郑宋卫。则天下之异从可见矣。(桓元年秋。大水。)

弑君之贼。诸侯皆得讨之。宣十一年。楚人杀陈夏徵舒是也。此言公会齐侯陈侯郑伯于稷。以成宋乱者。恶不讨贼也。(桓二年。会于稷。)

凡日食。人君皆当戒惧修德。以消其咎。(桓三年日有食之。)

是时文姜乱鲁。骊姬惑晋。南子倾卫。夏姬丧陈。上下化之。滔滔皆是。不可悉举也。故自隐而下。内女出处之迹。皆详而录之。以惩以戒。为万世法。(公子翚如齐逆女。)

此齐侯送姜氏。公受之于讙也。公受姜氏于讙。不以讙至者。不与公受姜氏于讙也。故日夫人姜氏至自齐。以正其义。(夫人姜氏至自齐。)

桓立十八年。唯此言有年者。是未尝有年也。书者著桓公为国。不能勤民务农若是也。(有年。)

狩。冬田也。天子诸侯四时必田者。盖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讲武经而教民战也。岂徒肆盘游逐禽兽而已哉。然禽兽多则五谷伤。不可不捕也。故因田以捕之。上以供宗庙之鲜。下以除稼穑之害。故田必以时。杀必由礼。田不以时。谓之荒。杀不由礼。谓之暴。惟荒也。妨于农。惟暴也。殄于物。此圣人士深戒也。(桓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

此言甲戌己丑陈侯鲍卒。阙文也。盖甲戌之下有脱事尔。且诸侯未有以二日卒者也。(桓五年。陈侯鲍卒。)

桓王以蔡人卫人陈人伐郑。郑伯叛王也。其言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者。不使天子首兵也。案十四年。宋人以齐人蔡人卫人陈人伐郑。僖二十六年。公以楚师伐齐。定四年。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柏举。皆曰以此不使天子首兵可知也。曷焉不使首兵。天子无敌。非郑伯可得抗也。故曰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以尊之。尊桓王。所以甚郑伯之恶也。夫郑同姓诸侯。密迩畿内。桓王亲以三国之众伐之。拒而不服。此郑伯之罪。不容诛矣。(从王伐郑。)

雩。求雨之际。建巳之月。常祀也。故经无六月雩者。建午建申之月非常。则书。谓之大者。雩于上帝也。天子雩于上帝。诸侯雩于山川百神。鲁。诸侯也。雩于山川百神。礼也。雩于上帝。非礼也。是时周室既微。诸侯之僭者多。举于鲁。则诸侯僭之从可知矣。然春秋鲁史。孔子不敢斥也。其或灾异非常。改作不时者。则从而录之。

以著其僭天子之恶。隐五年九月。考仲子之宫初献六羽。此年秋。大雩。六年八月壬午。大阅闵二年夏五月乙酉。吉禘于庄公。僖三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宣三年春壬正月。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乃不郊。定二年夏五月壬辰。雉门及尔观灾之类是也。呜呼。其旨微矣。(大雩。)

此与二年书来朝。三年会郕同旨。(桓六年。公会纪侯于郕。)

八月。不时也。大阅。非礼也。大阅。仲冬简车马。八月。不时可知也。大阅大蒐。谓天子田(大阅)

称人以杀。讨贼乱也(蔡人杀陈佗。)

春秋之法。诸侯不生名。生名。恶之大者也。此年谷伯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十五年。郑伯突出奔蔡。庄十年。荆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僖十九年。宋人执滕子婴齐。二十五年。卫侯毁灭邢。昭十一年。楚子虔诱蔡侯般杀之于申是也。桓大逆之人。诸侯皆得杀之。谷伯绥邓侯吾离不能致讨。反交臂而来朝。故生而名之也。(桓七年。谷伯绥邓侯吾离来朝。)

不出主名。微者也(桓八年秋伐邾。)

此年书王者。王无十年不书也。十年无王。则人道灭矣。(桓十年春王正月。)

来战于郎。不言侵伐者。不与齐卫郑加兵于我也。郎。鲁地。地以鲁。则鲁与战可知矣。不书主名者。三国无故加兵于我。不道之甚。故以三国自战为文也。(来战与郎。)

柔不氏。内大夫之未命者。蔡叔。蔡侯弟也。案诸侯母弟未命为大夫者。皆字。此年柔会宋公陈侯蔡叔盟于折。十五年。许叔入于许。十七年。蔡季自陈归于蔡。庄三年。纪季以img入于齐之类是也。(桓十一年。盟于折。)

再言丙戎。羡文也。此盟与卒同日尔。且经未有一日而再书者。此羡文可知。(桓十二年丙戎。卫侯晋卒。)

此公及郑伯伐宋也。不言公者。讳之也。地于宋。则宋与战可知也。不书主名者。不与公及郑伯伐宋也。故以鲁郑自战为文。凡公专尸其事。则讳之。此年及郑师伐宋。丁未。战于宋。十七年。及齐师战于奚。庄九年。及齐师战于乾时之类是也。(战于宋。)

齐以郎之战。未得志于鲁。因宋郑之仇。故帅卫燕与宋伐鲁。鲁亲纪而比郑也。故令纪侯郑伯及齐师卫师宋师燕师战以四国之师。不地者。战于鲁也。(恒十三年春二月。公会纪侯郑伯。己巳。及齐侯宋公卫侯燕人战。齐师宋师卫师燕师败绩。)

孔子作春秋。专其笔削。损之益之。以成大中之法。岂其日月。旧史之有阙者。不随而刊正之哉。此云夏五。无月者。后人传之脱漏尔。(桓十四年夏五。)

案十二年。及郑师伐宋。丁未。战于宋。宋人怨突之背己也。故以齐人蔡人卫人陈人伐郑。以者乞师而用之也。谓四国本不出师。宋以为弱不足乞四国之师而伐郑尔。僖二十六年。

公以楚师伐齐。取谷。定四年。

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柏举。皆此义也。然四国从宋伐郑。助其不道。其恶亦可见矣。(宋人伐郑。)

天王使家父来求车者。诸侯贡赋不入周室。财用不足故出。(桓十五年。天王使家父来求车。)

乡曰郑忽出奔卫。今曰郑世子忽。复归于郑者。明忽世嫡当嗣也。(郑世子忽复归于郑。)

皆微国之君。(邾人牟人葛人来朝。)

蔡季言自陈归于蔡者。桓侯卒。蔡季当立。时多篡夺。明季无恶。故曰归于蔡。所以与许叔异也。(桓十七年。蔡季自陈归于蔡。)

内讳奔。公夫人皆曰孙。此年夫人孙于齐。闵二年。夫人姜氏孙于邾。昭二十五年。公孙于齐是也。(庄元年夫人孙于齐。)

天子嫁女于齐。鲁受命主之。故使单伯逆王姬。不言如京师者。不与公使单伯如京师逆王姬也。鲁桓见杀于齐。天子命庄公与齐主婚。

非礼也。庄公以亲雠可辞。而庄公不辞。非子也。故交识之。(单伯逆王姬。)

赏所以劝善也。罚所以惩恶也。善不赏。恶不罚。天下所以乱也。桓弑逆之人。庄王生不能讨。死又追锡之。此庄王之为天子可知也。(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

卫侯朔在齐。故溺会齐师伐卫。谋纳朔也。(庄三年。溺会齐师伐卫。)

纪侯大去其国。纪无臣子。故齐侯葬纪伯姬。齐侯不道。逐纪侯而葬伯姬。生者逐之,死者葬之。甚矣。齐侯之诈也。(庄四年。齐侯葬纪伯姬。)

此诸侯伐卫纳朔也。不言纳朔者。不与诸侯伐卫纳朔也。朔行恶甚。国人逐之。奔齐。故天子不使反卫。明年。王人子突救卫是也。公与诸侯连兵。不顾王命。伐卫纳朔。故贬。诸侯曰某人某人。人诸侯。则公之恶从可见矣。(庄五年。公会齐人宋人陈人蔡人伐卫。)

卫侯朔得入于卫。天子之威命尽矣。公与诸侯之罪。不容诛矣。故言伐言救言入。以著其恶。(庄六年。卫侯朔入于卫。)

此卫宝也。其言齐人归之者。齐本主兵。伐卫。故卫宝先入于齐。齐人归之。鲁人受之。其恶一也。(齐人来归卫俘。)

恒星。星之常见者也。

常见而不见。此异之大者。陨。坠也。夜中星陨如雨。谓陨附者众也。(庄七年。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

春秋用师多矣。未有言师还。此言师还者。恶其与强雠覆同姓。逾时还也。(庄八年秋。师还。)

案隐四年。衙人杀州吁於濮此不地者。齐人即於国内杀之也。称人以杀讨贼辞。(庄九年。齐人杀无知。)

报乾时之战也。斥言公者。恶其伐齐纳纠。丧师乾时。不自悔过。复败齐师於此也。(庄十年。公败齐师於长img。)

荆自方叔薄伐之後。入春秋肆祸复甚。圣王不作故也。(荆败蔡师於莘。以蔡侯献舞归。)

君公受命主王姬者多矣。唯元年与此书者。恶公忘父子雠再与齐接婚姻也。(庄十一年。王姬归於齐。)

周礼九命作伯。得专征诸侯。若五伯者。皆非命伯。召伯赐齐侯命。尹氏策命晋侯。春秋皆不录之。故孟子曰。三王之罪人。又曰。北杏之会。桓公独书爵者。孔子伤周道之绝也。桓公既入。乘天子哀季。将伯诸侯。乃会宋人陈人蔡人邾人於此。首图大举。夫欲责之深者。必先待之重。故北杏之会。独书其爵以与之也。(庄十三年。齐侯宋人陈人蔡人会於北杏。)

桓公贪土地之广。恃甲兵之众。驱逐逼胁。以强制诸侯。惧其未尽从也。约之以会。要之以盟。临之以威。束之以力。有弗徇者。小则侵之伐之。甚则执之灭之。其实假尊周之名。以自封殖尔。故此年灭遂。十四年伐宋。十五年伐兄。十六年伐郑。十九年伐我西鄙。二十年伐戎。二十六年伐徐。二十八年伐卫。三十年降鄣十闵元年救邢。二年迁阳。皆称人。以切责之。(齐人灭遂。)

公不及北杏之会。桓公既灭遂。惧其见。故盟于此。公会齐侯盟于柯此公使单伯会伐宋也。桓以诸侯伐宋。本不期会。鲁自畏齐。故使单伯会伐宋。三国称人。独书单伯者。吾大夫不可言鲁人故也。(庄十四年。单伯会伐宋。)

荆入蔡。齐桓犹未能救中国也。(秋七月荆入蔡。)

齐侯既死。文姜不安於鲁。故如齐。(庄十五年夏。夫人姜氏如齐。)

不言朔。不言日日朔。俱失之也。(庄十八年春王三月。日有食之。)

案僖二十六年。齐人侵我西鄙。公追齐师至於img弗及。先言侵而後言追。此不言侵伐者。明不觉其来已去而追之也。书者。讥内无戎备。(公追戎於济西。)

媵书者。为遂事起也。结矫命专盟。故曰遂以恶之。案僖三十年。公子遂如京师。遂如晋襄二年。仲孙蔑会晋荀窑齐崔杼宋华元卫孙林父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於戚。遂城虎牢。孔子皆讥之。何独与公子结也。若以书至鄄为出境。乃得专之。则公子遂自京师。如晋仲孙蔑会晋荀窑自戚城虎牢。岂非出境也哉。况秋与齐侯宋公盟。而冬齐人宋人陈人加兵於鲁。非所谓可以安社稷利国家也。陈称人者。媵不当书。故略言之也。(庄十九年。公子结滕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

肆大眚。非正也。乱法易常者也。(庄二十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眚。)

春秋之义非天子不得专杀。此言陈人杀其公子御寇者。讥专杀也。是故二百四十二年。无天王杀大夫文。书诸侯杀大夫者四十七。何哉。古者诸侯之大夫。皆命于天子。诸侯不得专命也。大夫有罪。则请于天子。诸侯不得专杀也。大夫犹不得专杀。况世子母弟乎。春秋之世。国无大小。其卿大夫士皆专命之。有罪无罪。皆专杀之。其无王也甚矣。故孔子从而录之。以诛其恶。称君称国称人。虽有重轻。而其专杀之罪。则一也。(陈人杀其公子御寇。)

荆。十年。败蔡师于莘。始见于经。十四年。入蔡。十六年。伐郑。皆曰荆。此称人者。以其修礼来聘。稍进之也。(庄二十三年。荆人来聘。)

公会齐侯盟于扈。谋逆姜氏也。公二年之中纳币观社。及齐侯遇于谷。比犯非礼。今又会盟于扈。甚矣。(公会齐侯盟于扈)

公亲迎于齐。不俟夫人而至。失夫之道也。妇人从夫者也。夫人不从公而入。失妇之道也。夫不夫。妇不妇。何以为国。非所以奉先公而绍后嗣也。不乱何待。(庄二十四年。夫人姜氏入。)

隐二年书纪裂繻来逆女。此不言逆者。天下日乱。昏礼日坏。逆者非大夫也。

逆者非大夫。故不言逆。僖二十五年。季姬归于郐。成九年。伯姬归于宋之类是也。(庄二十五年。伯姬归于杞。)

不书名氏者脱之。(庄二十六年。曹杀其大夫。)

凡内女直曰来者。恶其无事而来也。(庄二十七年。杞柏姬来。)

案。八年师及齐师围郕。郕降于齐师。先言围而后言降。此直书齐人降鄣者。恶齐强协。且见鄣微弱。不能抗齐之甚也。(庄三十年。齐人降鄣。)

庄比年兴作。今又一岁而三筑台。妨农害民。莫甚于此。(庄三十一年春。筑台于薛。秋。筑台于秦。)

戎捷。伐山戎之所得也。齐侯来献戎捷。非礼也。(齐侯来献戎捷。)

桓未能率诸侯以往。故独称人。(闵元年。齐人救邢。)

不言庆父弑者。内讳弑。故弑君之贼不书焉。不地者。义与隐公同。(闵二年秋八月辛丑。公薨。)

公子庆父。夫人姜氏。同恶之人也。夫人孙于邾。故庆父出奔莒。(公子庆父出奔莒。)

庄十年。荆败蔡师于莘。始见于经。十四年。入蔡。称荆。二十三年。来聘。始进称人。二十八年伐郑。称荆。今曰楚人伐郑者。以其兵众地大。渐通诸侯复其旧封比之小国也。故自此十数年侵伐用兵。皆称人焉。(僖元年楚人伐郑。)

孙于邾。不贬。此而贬者。孙于邾不贬。不以子讨母也。此而贬者。正王法也。(夫人氏之丧至自齐。)

此会柽。诸侯城楚邱也。不言诸侯者。桓公怠于救患。诸侯不一也。然则善欤。非善也。与其亡而存之。不若未亡而救之善也。(僖二年。城楚邱。)

桓之病楚也久矣。故元年会于柽。二年盟于贯。三年会于阳谷以谋之。是时楚方强盛。蔡。楚与国。故先侵蔡。蔡既溃。遂进师次于敌境(僖四年。蔡溃。遂伐楚。)

桓公救邢城邢。皆曰某师某师。此合鲁卫陈郑七国之君侵蔡。遂伐楚。书爵。

以其能服强楚。皆称爵焉。(同上)桓公既与陈侯南服强楚。归而反执陈辕涛涂。其恶可知也。

内言及。外称人。皆微者也。(及江人黄人伐陈。)

伯姬内女来朝其子者。以其子来朝也。诸侯来朝。曰不可。杞伯姬来朝其子。非礼可知。(僖五年。杞伯姬来朝其子。)

称人以执。恶晋侯也。五等文制。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之有差。而天子命之。南面称孤。皆诸侯也。其或有罪。方伯请于天子。命之执则执之。不得专执也。有罪犹不得专执。况无罪者乎。春秋之世。诸侯无小大。唯力是恃。力能相执则执之。无复请于天子。孔子从而录之。正以王法。或则称侯以著其恶。或则称人以夺其爵。称侯以著其恶者。谓虽非王命执。得其罪。其罚轻。故但著其专执之恶。二十八年。

晋侯入曹。执曹伯畀宋人。成十五年。晋侯执曹伯归于京师之类是也。称人以夺其爵者。谓既非王命。又执不得其罪。其罚重。故夺其爵。此年晋人执虞公。十九年。宋人执滕子婴齐文类是也(晋人执虞公。)

出逾三时(僖六年。公至自伐郑。)

小邾子。邾之别封也。故曰小邾子以别之。(僖七年夏。小邾子来朝。)

言郑世子华者。齐人伐郑未巳。郑伯惧欲求成于齐。故先使世于华受盟于宁母也。(盟于宁母。)

帝天子大祭。夫人。成风也。不言风氏者。成风。僖公妾母。嫁非庙见。不得与祭。僖公既君。欲尊其母。故因此秋帝。用夫人之礼。致于太庙。

使之与祭也。妾母称夫人。僭之大者。故不言风氏以贬之。案。庄元年。夫人文姜孙于齐。贬去姜氏。此不言风氏。其贬可知也。(僖八年。帝于太庙。用致夫人。)

桓以诸侯致宰周公于葵邱。经以宰周公主会为文者。不与桓以诸侯致天子三公也。(僖九年。会葵邱。)

奚齐庶孽。献公杀世子而立之。春秋不与。故曰君之子。恶之也。(里克杀其君之子奚齐。)

公及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阳谷。参讥之也。(僖十一年。公及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阳谷。)

言次言杀者。恶诸侯缓于救患也。诸侯既约救徐。而遣大夫往。此缓于(僖十五年。公孙敖帅师及诸侯之大夫救。)

此以宋主兵者不与宋襄伐齐也。宋襄伐人之丧。擅易人之主。甚矣。(僖十八年。宋师及齐师战于献。齐师败绩。)

宋人执滕子婴齐。不得其罪也。滕子名者。恶遂失国也。(僖十九年。宋人执滕子婴齐。)

梁亡。恶不用贤也。梁伯守天子土。有宗庙社稷之重。有军旅民人之众。左右前后。朝夕与为治。莫有闻者。是左右前后。皆非其人也。左右前后皆非其人。不亡何待。故直曰梁亡以恶之。(梁亡。)

城郭门户。皆有旧制。坏则修之。常事书者。饥其侈泰。妨农功。改旧制也。案庄二十九年春。新延厩。不言作。此言作。改旧制可知也。(僖二十年新作南门。)

郑。即楚故也。案庄十六年。荆伐郑。二十八年。荆伐郑。僖元年。楚人伐郑。二年。楚人侵郑。三年。楚人伐郑。郑不即楚。此而即者。齐桓即死。宋襄不能与楚抗也。(僖二十二年。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

楚人败宋公于泓。齐侯视之不救。而又加之以兵。故伐围并书。以著其恶。(僖二十三年。齐侯伐宋围缗。)

四国杂然从夷以围中国。其贬自见。(僖二十七年冬。楚人陈侯蔡侯郑伯许男围宋。)

外大夫来赴。非礼也。(文三年。王子虎卒。)

先言伐楚而后言以救江者。恶不能救江也。楚人围江。阳处父帅师不急赴之。乃先伐楚。

欲其引兵自救而江围解。非救患之师。故明年楚人灭江。(晋阳处父帅师伐楚以救江。)

自是公朝强国皆至者。恶其轻去宗庙。远朝强国也。(文四年。公至自晋。)

此公逆妇姜于齐也。不言公者。讳之也。不言逆女者。以其成礼于齐也。以其成礼于齐。故不言公以讳之。(夏。逆妇姜于齐。)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闰月多矣。独此书不告月者。是常告也。文既不告闰月。犹朝于庙。非礼可知。(文六年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

遂城郚。重劳民也。(文七年。遂城郚。)

公孙敖如京师。吊丧也。不至而复。丙戌。奔莒。文公不能诛敖。得以自恣。文公之恶。亦可见矣。不言所至者。举京师为重也。(文八年公孙敖如京师。不至而复。)

楚复疆也。楚自城濮之败。不敢加兵于郑。今伐郑者。晋文既死。中国不振故也。(文九年。楚人伐郑。)

楚子执宋公伐宋。复贬称人者二十年。至此称爵者。以其慕义使椒再来修聘进之也。椒。楚大夫未命。故不氏。(楚子使椒来聘。)

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襚。正也。书者。以见周室陵迟。典礼错乱。秦人之不若也。案四年十有一月壬寅。夫人风氏薨。五年春壬正月。王使荣叔归含且赗。三月辛亥。葬我小君成风。王使召伯来会葬。此年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襚。不及事也。其言正者。妾母称夫人。非正也。妾母称夫人。自僖公始。天子不能正。而秦人能之。故曰。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襚。(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襚。)

晋自令狐之战。不出师者三年。其厌战之心。亦可见也。而秦不顾人命。见利则动。又起此役。夷狄之道也。故曰秦伐晋以黜之。(文十年。秦伐晋。)

案。壮八年。师及齐师围郕。郕降于齐师。自是入齐为附庸。此为来奔。齐所逼尔。(文十二年春正月。廊伯来奔。)

二国之雠既易世矣。二国之战。固可以巳也。而秦康晋灵犹寻旧怨。残民以逞。是彰父之不德也。故孔子自令狐之战不复名其将帅。(秦人晋人战于河曲。)

帅师而城。畏莒故也。郓。莒鲁所争者。(季孙行父帅师城诸及郓。)

孛彗之属。偏指日彗。光芒四出日孛。(文十四年有星孛入于北斗。)

舍未逾年称君者。孔子疾乱臣贼子之甚。嫌未逾年与成君异也。故诛一公子商人。为万世戒。(齐公子商人弑其君舍。)

单伯。鲁大夫。叔姬。昭公夫人舍母也。舍既遇弑。鲁使单伯视子叔姬。故商人执子叔姬。单伯至此犹见者。盖其子孙世尔。(齐人执子叔姬。)

毁泉台。恶劳民也。筑之劳。毁之劳。既筑之。又毁之。可谓劳矣。(文十六年毁泉台。)

宋师败绩。获宋华元。恶郑公子归生。与楚比周。既败宋师。又获其帅。可谓甚矣。(宣二年。宋师败绩。获宋华元。)

陈即楚。故晋赵盾卫孙免侵陈。陈人请成。(宣六年。晋赵盾卫孙免侵陈。)

仲遂虽卒。犹当追正其罪。宣公不能正仲遂之罪。则当为之废绎。何者。君臣之恩未绝也。(宣八年壬午。犹绎万入去龠。)

敬谥。嬴姓。两不克葬。识无备也。葬既有日。不为雨止。经言己丑葬我小君敬嬴。雨不克葬。是己丑之日。丧既行而遇雨也。且雨迟久。

不可得而知。设若涞日弥月。其可停柩路次不行乎。案。礼平且而葬,日中而虞。此言庚寅日中而克葬。葬之无备可知也。(葬我小君敬赢。雨不克葬。)

仲孙蔑。公孙敖之孙。(宣九年。仲孙蔑如京师)

根牟。微国。内灭国日取。此年取根牟。成六年取郭。襄十三年取邿是也。(秋。取根牟。)

崔氏齐大夫言氏者。起其世也。东迁之后。天子诸侯大夫皆世。隐三年。书尹氏。讥天子大夫。故此书崔氏。识诸侯大夫也。(宣十年。齐崔氏出奔卫)

此楚子杀陈复徵舒也。其言楚人者。与楚讨也。陈复徵舒弑其君。天子不能诛。诸侯不能讨。而楚人能之。故孔子与楚讨也。(宣十一年。楚人杀陈复徵舒。)

楚子伐宋。以其伐陈也。(宣十三年。楚子伐宋。)

郑与楚故。(宣十四年。晋侯伐郑)

生杀之柄。天子所持也。是故春秋非天子不得专杀。壬札子。人臣也。壬札子人臣。杀召伯毛伯于朝。定壬不能禁。专孰甚焉。故曰壬札子杀召伯毛伯。以诛其恶。(宣十五年。壬札子杀召伯毛伯。)

秋中之螽未息。冬又生子。重为灾。(冬蝝生。)

不书葬者。贬之也。吴楚僭。极恶重。王法所诛。故皆不书葬以贬之。(宣十八年。楚子旅卒。)

臧孙许臧孙辰子。(成元年。盟于赤棘。)

王者至尊。天下莫得而敌非茅戎可得败也。定王庸暗。无宣王之烈王师为茅戎所败。恶之大者。故孔子以王师自败为文所以存周也。(壬师败绩于茅戎。)

汶阳之田。鲁地也。齐人侵之。今鲁从晋。故复取之。不言取之齐者。明本非齐地。(成二年。取汶阳田。)

来归者。弃而来归也(成五年。杞叔姬来归。)

虫牢之盟。郑服也。天壬崩。晋会诸侯同盟于虫牢。不顾甚矣。(同盟于虫牢。)

武宫者。武公之宫也。其毁已久。宗庙有常。故不言立。此言二月辛巳立武宫。非礼可知也。(成六年。立武宫。)

宣九年。取根牟。此年取郭。襄十三年取郭。皆微国也。(取郭。)

吴本子爵。始见于经。曰吴者。恶其僭号也。(成七年。吴伐郑。)

吴乘楚伐郑。故入州来。州来。微国。(吴入州来。)

汶阳之田。齐所侵鲁地也。故二年用师于齐。取之。晋侯使韩穿来言归之于齐。非正也。鲁之土地。天子所封。非晋侯所得制也。晋侯使归之于齐。

是鲁国之命。制在晋也。故曰晋侯使韩穿来言汶阳之田。归之。于齐以恶之。(成八年。韩穿来言汶阳之田。)

成虽既位八年。非有勤王之绩。天子使召伯来赐公命。滥赏也。(天子使召伯来赐公命。)

林父七年奔晋。其言自晋归于卫者。由晋侯而得归也。大夫由晋侯而得归。则卫国之事可知矣。(成十四年。卫孙林父自晋归于卫)

诸侯大夫不敢致吴子也。吴子在锺离。故相与会吴于锺离尔。(成十五年。会吴于锺离。)

郑与楚比周。晋侯再假王命。三合诸侯以讨之。而不能服郑。霸国不振可知也。(成十七年。公会单子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人邾人伐郑)

君士卿佐。是为股肱。厉公不道。一日而杀三卿。此自祸之道。故列数之以著其恶(晋杀其大夫却锜却犨却至。)

楚师侵宋。所以救郑也。(襄元年。楚公子王夫帅师侵宋。)

成公夫人。(襄二年夫人姜氏薨。)

叔孙豹。侨如弟(叔孙豹如宋)

季氏四月城所食邑。其专可知也(襄七年。城费。)

公前年会诸侯于img。不至者。公自img朝晋也。(襄八年春王正月。公如晋。)

盗者微贱之称。盗一日而杀三卿。故列数之。恶郑伯失刑政也。(襄十年。盗杀郑公子騑公子发公孙辄。)

大国三军。次国二军。鲁以次国而作三军。乱圣王之制也。(襄十一年春王正月。作三军。)

天子不亲迎。取后则三公逆之。刘夏。士也。王后。天下母。使微者逆之。可哉。故曰刘夏逆王后于齐。以著其恶。(襄十五年刘夏逆王后于齐。)

晋平溴梁之会。方退。执莒于邾子以归。又不归于京师。非所以宗诸侯也。(襄十六年。晋人执莒于邾子以归。)

三年之中。君臣加兵于鲁者四。齐之不道。亦可知也(襄十七年。齐侯伐我北鄙。)

诸侯不序前自后凡也(襄十九年。诸侯盟于祝柯。)

诸侯土地。受之天子。不可取也。言取。恶内也。(取邾田自漷水。)

城西郛城武城。惧齐也(城武城。)

书界我来奔。恶内也。恶乡受邾叛人邑。今又纳邾叛人也。故是年冬。臧纥出奔。邾亦受之。(襄二十三年。邾畀我。来奔。)

此乐盈以曲沃之甲入晋。败而奔曲沃也。经言栾盈复入于晋。入于曲沃者。栾盈复入于晋。犯君当诛。曲沃大夫不可纳也。入于曲沃。明曲沃大夫纳之当坐。(栾盈复入于晋。入于曲沃。)

次。止也。言救言次。恶不急救患也。君命救晋。豹畏齐废命而止。故曰叔孙豹帅师救晋。次于雍榆以恶之。(叔孙豹帅师救晋。次于雍榆。)

孟壮子也(仲孙速卒。)

不言其大夫者。栾盈出奔楚。当绝也。称人以杀。从讨贼辞。(晋人杀栾盈。)

羯。仲孙速子。孟孝伯也(襄二十四年仲孙羯帅师侵齐)

晋再合诸侯将伐齐。齐人惧。弑壮公以求成。晋侯许之。八月己巳。诸侯同盟于重邱是也。壮公复背澶渊之盟。加兵晋术。信不道矣。然齐人弑壮公以求成。逆之大者。晋不能讨之。以定齐国之乱。曷以宗诸侯。宜乎大夫日炽。自是卒不可制也故先书崔杼士弑。以著其恶(会于夷仪。)

献公之奔齐也。孙林父遂之。宁喜弑剽以纳献公。故林父惧。入于威以叛。(襄二十六年。孙林父入于戚以叛。)

先言辛卯卫宁喜弑其君剽。后言甲午卫侯衎复归于卫者以见衎待弑而归也。案。十四年卫侯衍出奔齐。前年入于夷仪。今喜弑剽。四日而复归于卫。此待弑而归可知也。(卫侯衎复归于卫。)

称君以弑世子。甚之也。(宋公杀其世子痤。)

隐桓之际。天子失道。诸侯擅权。宣成之间。诸侯僭命。大夫专国。至宋之会。则又甚矣。何哉。自宋之会。诸侯日微。天下之政。皆大夫专持之也。故二十九年。城杞三十年。会澶渊。昭元年。会虢。诸侯莫有见者。此天下政。皆大夫专持之可知也。(襄二十七年。会于宋。)

宁喜不以讨贼辞书者。献公杀之。不以其罪也。(卫杀其大夫宁喜。)

无冰时燠也。(襄二十八年春。无冰。)

公留于楚者七月(襄二十九年夏五月。公至自楚。)

共谥也。内女不葬。葬者。皆非常也。壮四年。齐侯葬纪伯姬。三十年。葬纪叔姬。此年叔弓如宋。葬共姬是也。(襄三十年。葬宋共姬。)

襄公太子。未逾年之君也。名者襄公未葬也。不薨不地。降成君也(襄三十一年秋九月癸巳。子野卒。)

公不能以礼自重。取困辱也。昭二年冬。如晋至河乃复。

待昭公反。季孙之不若。亦晋侯之恶也。(季孙叔如晋。)陈哀公二子。太子偃师。次子留。公弟招与大夫过皆爱留。欲立之。哀公疾。遂杀太子偃师以立之。留庶孽也。偃师。冢嗣也。招以叔父之亲。不顾宗社之重。陨冢嗣以立庶孽致楚灭陈。皆招之由也故曰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以甚招之恶也(昭八年。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

此公子招杀大夫公子过也。其言陈人杀其大夫公子过者。不与公子招杀也。故以陈人自讨为文。(陈人杀其大夫公子过。)

十月壬午。楚师灭陈。此言葬陈哀公。如不灭之辞者。所以存陈也。九年。陈灾同此。(葬陈哀公。)此年无冬者脱也。(昭十年。)

般弑逆之人。诸侯皆得杀之。楚子名者。楚子暴虐无道。贪蔡土地。不以弑君之罪杀般也。四月丁巳。楚子虔诱蔡侯般杀之于申。十有一月丁酉。楚子灭蔡。执蔡世子有以归用之。此暴虐无道。贪蔡土地不得以讨贼例。当坐诱杀蔡侯般也。(昭十一年。楚子虔诱蔡侯般。杀之于申。)

蒐。春田也。五月。不时也。时又有夫人之丧。(大蒐于比蒲。)会于厥愁。欲救蔡而不能也。(会于厥愁)

先生归者。明比不与谋也。后言弑者。正比之罪也。(昭十三年。楚公子比自晋归于楚。)

大夫执则至。至则名。不称氏。前见也。(昭十四年春。意如至自晋。)

宋卫陈郑同日而灾也。宋卫陈郑同日而灾。异之甚者。(昭十八年。宋卫陈郑灾。)

img。公孙会之邑也。言自img出奔宋者。以别从国都而去尔。(昭二十年。曹公孙会自img出奔宋。)

卫侯之母兄。而盗得杀之。卫侯之无刑政也。故曰盗杀卫侯之兄絷。以著其恶。(盗杀卫侯之兄絷。)

以天子之尊。三月而葬。此诸侯之不若也。(昭二十二年葬景王。)

言王。所以明当嗣之人也。言子。所以见未逾年之君也。言猛。所以别君王之子也。不崩不葬。降成君也。(王子猛卒。)

春秋之战。书败者多矣。未有诸侯之师。略而不序者。此六国之师。略而不序者。贱之也。其言胡子髡沈子逞灭。深恶二国之君。不得其死。皆以自灭为文也。(昭二十三年。胡子髡。沈子逞灭。)

内讳奔。皆日孙。次于阳州者。不得入于齐也。(昭二十五年。公孙于齐。)

齐侯取郓。以处公也。不言处公者。明年公至自齐。居于郓。此处公可知也。(齐侯取郓。)

居于郓者。公为意如所拒。不得入于鲁也。(昭二十六年。公至自齐。居于郓。)

谋纳公而不能也。(盟于郭陵。)

公前年如齐者再。皆不见礼。故如晋。其言次于乾侯者。不得入于晋也。公既不见礼于齐。又不得入于晋。其穷辱如此。(昭二十八年。公如晋。次于乾侯。)

季孙意如。逐君之贼也。晋侯不能讨而戮之。既使荀跞会意如于适历。又使荀跞唁公于乾侯何所为哉。此晋侯之恶亦可见矣。(昭三十一年。晋侯使荀跞唁于乾侯。)

周自天子言之。则曰王城成周。诸侯言之。则曰京师。(昭三十一年。城成周。)

不书正月者。定公未立,不与季氏承其正朔也。是时季氏专国。昭公薨于乾侯。及岁之交。定又未立。故略不书焉。所以黜强臣而存公室也。(定元年春王。)

春秋之义诸侯不得专执。况大夫乎。宋仲几会城成周。韩不信。陪臣也。

非天子命。执仲几于天子之侧。甚矣。故曰。晋人执宋仲几于京师。以疾之。(晋人执宋仲几于京师。)

其言雉门及两观灾音。雉门与两观俱灾也。雉门两观。天子之制。(定二年。雉门及两观灾。)

蔡人病楚。使告于晋。故晋合诸侯于此。此救蔡伐楚也。然诸侯不振。使救蔡伐楚之功。归于强吴。冬。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柏举。楚师败绩是也。(定四年春。侵楚。)

蔡公孙姓帅师灭沈。沈兴楚故也。沈子嘉归。杀之。公孙姓之罪不容诛也。(灭沈。)

以者。乞师而用之也。晋合十八国之君。不能救蔡伐楚。吴能救之伐之。此吴晋之事。强弱之势。较然可见也。故自是诸侯小大皆宗于吴。(冬。战于柏举。)

晋师救我。故公会于瓦。(定八年公会晋师于瓦。)

不曰盗归宝玉大弓者。盗微贱。不可再见也。(定九年。得宝玉大弓。)

郈叛。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之。郈不服。故二卿秋再围。(定十年。围郈。)

天子祭社稷宗庙。有与诸侯共福之礼。此谓助祭诸侯也。鲁未尝助祭。天王使石尚来归脈。非礼也。(定十四年。天王使石尚来归脈。)

雨不克葬。讥不能葬也。葬不为雨止。戊午。日下昃。乃克葬。言无备之甚也。(定十五年。两不克葬。)

夏四月。卫灵公卒。卫人立辄。辄者。蒯聩之子也。故晋赵鞅帅师纳蒯聩于戚。其言于戚者。为辄所拒不得入于卫也。案。定十四年。卫世子蒯聩出奔宋灵公既卒。辄又巳立。犹称曩日之世子。蒯聩当嗣。恶辄贪国叛父,逆乱人理。以灭天性。孔子正其名而书之也。(哀二年。纳卫世子蒯聩于戚。)

闰月。丧事不数。葬齐晋公。非礼也。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书闰者。性文六年不告月。此年葬齐景公尔。皆讥其变常也。且三年之丧。练祥各有其月。此非礼可知。(哀五年闰月。葬齐景公。)

吴伐我。以邾子益来故也。直曰伐我者。兵加于都城也。(哀八年吴伐我。)

田者。井田也。赋者。财赋也。宣公奢泰。始什二而税。至于哀公。则又甚焉。哀公不道。既什二而税其田。又什二而敛其财。故曰。用田赋。言用田以为财赋之率也。(哀十二年春。用田赋。)

周之十二月。夏之十月也。为异这甚。(冬十有二月螽)。

报雍邱之师也。二国覆师以相偿报。其恶如此。(哀十三年春。郑罕达帅师取宋师于岩。)

吴子方会越。乘其无备而入之也。(于越入吴。)

光芒四出曰孛。不言所在之次者。见于旦也。文十四年。有星孛入于北斗。昭十七年。有星孛入于大辰。此不言所在之次者。见于旦可知也。(冬十有一月。有星孛于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