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要略(节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德是人心都有。这德性虚灵不昧,因后来风俗变化,多有昏昧了处。孔子所以说这“在明明德,”正是教后人改了那昏昧,都教德性明著。明德中便知天地造化,阴与阳相为运行。中间便有五行:金、木、水、火、土。阴阳是春、夏、秋、冬四季。春属木,夏属火,秋属金,冬属水,四季属土,土寄旺四季,各十八日。木是仁,火是礼、土是信,金是义,水是智,夫妇是阴阳。人受五行之气成人,天与人的仁、义、礼、智、信。仁是温和慈爱,得天地生万物的道理,义是决断事物,不教过去,不教赶不上,都是合宜的道理,礼是把体面敬重为长的道理;智是分辨是非的道理,信是老实不说谎的道理。这五件虽是天与人的德性,一个个人都有,人人各有禀受不同。禀得清气多的,生得精细。禀得浊气多的,生得不精细。便如蜜蜂儿有个头儿,便自理会得那君臣的道理;大虫豹子不吃他孩儿,便自省得那父子的道理,雁大的小的厮随着成行飞呵,便自省得那兄弟的道理,狗认得主人,便自省得那恩义的道理。虽是人后来多被浑浊的气,蔽得那德性不明,天生的好聪明的人出来教,与万民做主,又做师父,教道著人,教都省得他元有的仁、义、礼、智、信不教昧了。其问行得高了,人及不得的,做得大事,可以做圣人,行得较低处,可以做贤人。便如孔子道:汤王去沐浴,盆上写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人身上有尘垢,今日洗了明日又洗,每日洗得身上干净,若一日不洗呵,便尘垢生出来。恰是人心里常常的思量呵,好公事每日行著,不教错了,若一日不思量呵,恐怕便行得错了。这的是那“明明德。”
解说那“在新民”呵,民是天下百姓,若不教道,多是合仁处不仁,合义处不义,合礼处不礼,合智处不智,合信处不信。眼中只要见好颜色,耳中只要听好音乐,口中只要吃好茶饭,鼻中只要闻好香气,只要快活,一就把那心都使得这上头去了。不问道理合与不合,只拣他爱的便做。此等人虽有人形,便与禽兽一般了。圣人出世,自己能“明明德”,见这般人,教与那天与的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将在前错行了的改过自新,这的便是“新民”。“在止于至善”,是那事最上等好处。且说朝廷跟前行呵,把心敬谨,便是为官的道理,最上等好处,爷娘跟前孝顺,便是为子的道理,最上等好处,以至孩儿每跟前慈爱,便是爷娘的道理,最上等好处,与人做伴当呵,信实不说谎,便是伴当其问的道理,最上等好处。这几件都依著行呵,便是“止于至善。”
一件事到根前,心里知有处置,便心定。心既定,更休动,便是静。能心静不乱,便是能安。能安呵,是能处置。便理会得那不合怕的不怕,不合喜的不喜,不合怒的不怒,不合忧的不忧。故心常在这其间,将事上心细寻思,自有得处,然后理会格物致知。圣人教人,今日学一件,把那一件道理穷究到是处,明日再去为一件,又恁的穷究。今日明日只管穷究将去,或看文书,评论古人是的不是的,或是眼前见的事,思量合做不合做的,这几般一件件分拣得是呵,便是格物。这般穷究了多,咱心里都理会得,久而闻天下事,好的、歹的、合做的、不合做的,都省得了,心上明白无些昏蔽,便是致知。诚意是那不昧自己,不谩别人,便是诚意。如臭秽之物,人见便嫌,是真个嫌。好的颜色,人见便爱,是真个爱。此便是诚意。虽独自坐时,也常把心来休教纵了。小人于人不见处,甚的歹勾当不做出来?及至见人,口里则说道,俺做好公事。却不知道,好人先自知他做的歹了,那肚皮里,肝和肺上事,都被高人见了。这般说谎呵,谩不过人。怎似那人诚实的心,正正当当的。孔子道:“修身在正心。”心是一身的主宰,心若主得正呵,身里行得不错了。若那心偏了呵,不合怒的便怒,不合喜的便喜,不合爱的便爱,不合怕的便怕。我若行的正,做得正呵,我又怕什么?怒也怒得是,喜也喜得是,忧也忧得是。比如怕呵,有几般怕,便似做宰相的人,见朝廷行得错了,便合谏,若朝廷怒呵,也不合怕死。若怕死,随著朝廷行得错了不谏呵,便是不合怕的怕。不合怕的怕,便是个不合进的进,不合退的退一般意儿。若事上不用心,眼前见也不明白,耳中听也不分明,口中吃也不知滋味。心既正,身自修得。身既修得,家便可齐。齐家又在修身,身是一家的主,自己一身既是做得正,咱一家人,大的、小的、亲的、不亲的,家法自然不乱了。若是自己有偏爱的、有偏嫌的、有偏怕的、有偏敬重的、有偏可怜见的、有偏小觑的,爱的不合,将那歹处也爱,嫌的不合,将那好处也嫌。更说比喻,爷娘爱孩儿好,不知孩儿每不是处,身上有一件偏向,便是不会齐家。齐得家事,便是治国的法度。治国又在齐家,凡人心既正了,身又修得正,在一家之中,为父者慈,为子者孝,一日在朝廷为官,决忠于君。在家兄弟和睦,在外与人做伴当老实,心里慈爱,觑著百姓恰似觑著家里孩儿每一般,只要教百姓快活,便是自己快活一般。孔子道:“一家仁,一国兴仁。”如尧帝舜帝行仁,天下皆行仁,桀王、纣王不行仁德,政事暴虐,待教天下行仁,百姓每怎生行得仁。上头人不曾教导,下头人怎生学得。自古好人都会自己身上寻思、自己心正,便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做得。有如平天下在治国,若能以礼让治国呵,必能以礼让治天下,比这尧帝让位于舜,朝廷众官皆兴让。这的是孔子道:“一家让、一国同让”,天下皆这般地呵,那里有那相争还报的道理。在上的敬老人,在下便孝顺,在上的重长上,在下的便敬长上,上头人恤孤念寡,下头人便可怜见那孤寡,在上者不以正礼使在下人,在下者也不肯尽心以事其上。若不以正礼使在前人,在后者也不肯尽心:若不以正礼使右边人,左边人也不肯尽心。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凡文人、武人都要这个道理。圣人千言万语,不过只是说这几件的道理。这几件的道理,须索用自己心一件件体验过,依著行呵,便有益。若不用心体验,便似一场闲话,也似这般说过去了,便无益。
同前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