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纲领
程子谓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盖尝思之。以首章而论之,始言一理者,天命之性,率性之道是也。中散为万事者,修道之教,以至戒慎、恐惧、慎独、与夫发而中节,致中和是也。末复合为一理者,天地位,万物育是也。
以一篇而论之,始言一理者,首章明道之源流是也。中散为万事者,自第二章以下,说中庸之德、知、仁、勇之事,历代圣贤之迹,及达道五,达德三,天下国家有九经,鬼神祭祀之事,与夫诚明、明诚、大德、小德是也。末复合为一理者,末章无言不显以至笃恭,而归乎无声无臭是也。今又分作七节观之:第一节首章言性道教,是一篇之纲领也。继而致中和,中是性、和是道,戒慎、恐惧是教也。第二节二章以下,总十章,论中庸之德在乎能明、能行、能择、能守。明其所谓道,所谓教也。二章说君子小人之中庸。三章说民鲜能中庸。四章说道不行不明。五章说道不行,由不真知。六章说舜之大知,能取诸人。七章说能知不能守,由不明。八章说回之真知,能择、能守。九章说能知、仁、勇之事,而不能中庸。十章说子路问强以进其勇。十一章言索隐行怪,半途而废,唯圣者能中庸。第三节十二章以下,总八章,论道之费隐,有体用小大,申明所谓道与教也。十二章言道费而隐,语大、语小,此说费隐由小至大也。十三章言道不远人。十四章言素其位而行。十五章言道如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以上三章论费之小者也。十六章言鬼神为德之盛,此说费隐由大包小也。十七章言舜其大孝。十八章言无忧者文王。十九章武王周公达孝。以上三章论费之大者也。第四节二十章以下,总四章,论治国家之道在人,以行其教也。二十章说哀公问政在人,又当知天。二十一章说达道五,达德三,以修身。二十二章言天下国家有九经,以治国平天下。二十三章说事豫则立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明知仁之事。第五节二十四章以下,总六章,论明诚,则圣人与天为一也。二十四章言诚则明,明则诚。二十五章言至诚能尽性,致曲能有诚。二十六章言至诚可以前知。二十七章言诚自成,道自道,故至诚无息。二十八章言天地之道,为物不贰,生物不测。二十九章言大哉圣人之道,苟不至德,至道不凝。三十章言愚而无德,贱而无位,不敢作礼乐宜于今及王天下有三重焉。第六节三十一章以下,总三章,论孔子之德与天地为一也。三十一章言仲尼之道同乎尧、舜、文、武、天时、水、土。三十二章说至圣为小德川流。三十三章说至诚为大德敦化。第七节三十四章,始之以尚锦恶文之著,说学者立心,为己、为立教之方。潜虽伏矣,说慎独之事,不愧屋漏,说戒惧之事,以明修道之教之意,无言不显,明率性之道之意。民劝民畏,百辟其刑,予怀明德,明修道之教之效笃恭而天下平,说致中和之效。终之以无声无臭,说天命之性之极。此盖申言首章之旨,所谓末复合为一理也。今复述首末章之意,以尽为学之要。首章先说天命、性、道、教为道统;中说戒慎、恐惧,为存养,慎独为克治;后说致中和,则功效同乎天地矣。盖明道之源流也。末章则先教,次克治,而后存养,继说其效,终则反乎未命之天矣。盖入道之次序也。此中庸一本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学者所宜尽心玩味也!
同前书,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