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复、石介的教育思想
孙复(992~1057),字明复,晋州平阳(今山西临汾县)人。据说当范仲淹掌学睢阳时,他曾师从范仲淹。后四举开封府不第,乃退居泰山讲学著书。石介(1005~1045),字守道,兖州奉符(今山东泰安县)人。早年为举子时也曾经寓学于睢阳学舍。后来孙复辟泰山书院讲学,石介执弟子之礼。大概胡瑗当时在这里曾和他们一起,攻读多年,但后来关系不好,孙复因范仲淹推荐入太学为国子监直讲,“恶胡瑗之为人,在太学常相避”。[1]石介由科举入官,也曾为太学直讲。他们师徒和胡瑗虽有私怨,但在政治态度上都是站在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一边的。虽然学术风格不一,“各得其性禀之所近,要其力肩斯道之传,则一也”。[2]甚至可以说,孙复、石介因为讲学“多异先儒”,“遇事发愤,作为文章,极陈古今治乱成败,以指切当世、贤愚善恶,是是非非,无所讳忌”,[3]他们的教育思想更富于时代特色。
他们二人今所存资料有限,其教育思想大体有如下五个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