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书院记
2025年08月10日
武城书院记
武城书院,吉永丰曾氏之所建也,其名武城何?本曾氏之所自出也。按史记仲尼弟子传,曾参南武城人,其苗裔有自鲁国徒江南者。故南丰之鲁,追述世系,以为曾子之后,而永丰之曾亦然。盖武城之曾盛于鲁越千数百年,而南丰之曾始盛。南丰之曾盛于宋,又数十年,而永豊之曾继盛。兄弟俱仕翰苑。其父前进士宋之监察御史,元之儒学提举也。因子贵,追封武城郡伯。于是,设书院。祠先圣、先师以及其考,以处宗党来学之人。翰林之长移文集贤院,转而上闻,胡议可之,俾推曾氏子孙之儒而贤者掌其教。予自京师归,而曾氏请为记其书院兴创之由。予观前代书院,皆非无故而虚设者。至若近年诸处所增,不可胜数,袭取其名而已。有之靡所益,无之靡所损。曾氏自谓先师之胄,而为请于朝者,且以上传道统,下继祖风期之。其待之至厚,责之至重矣,岂可复如他处书院之有名无实也哉!然则武城之教宜何如?学曾子之学可也。曾子之学,大概切已务内,无一毫为人徇外之私,必孝弟,必忠信,行必无玷,言必无伪,使近而宗族,远而乡邦,万口一辞。称之曰“君子”,而后可以庶几焉。不然,有一疵疢,人将议笑。而徒以涉猎故实、街饰词华为学,恐非所以继祖风也。况于道统之传,而敢轻议哉!澄也氏虽非曾,而所愿学者在此。用敢为武城后世之子孙勉。武城伯,名唏颜,翰林直学士名德裕者,其仲子也。应奉翰林文字,名巽申者,其季子也。
同前书·卷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