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儒治国、尊孔兴学

以儒治国、尊孔兴学

耶律楚材自幼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对儒家治国安邦的成法非常欣赏。他有一首《咏古》诗,记载和表彰了自上古直至元朝的历代治世明君,尤其表彰了那些儒家所歌颂的三皇五帝,周公孔子乃至汉武帝、唐太宗、金世宗、金章宗、元太祖、元太宗等人,他指出“三皇崇道德,五帝崇仁慈”是中原文明教化的最初代表。汉武帝确立独尊儒术,抑黜百家,兴立太学的文教政策更是有功于圣学,至唐太宗,“所乐惟周公孔子”之术,是一代治世明君,正所谓“太宗真令主,贞观有宏规”,后代君主皆应效法他,在此之后,“辽家遵汉制,孔教祖宣尼,焕然文章备,康哉政事熙”。辽朝以孔教为国教,推行汉族教育、科举,繁荣文化教育的作法是金元统治者的最好借鉴;到金世宗,金章宗时,金朝文教大备,君主有彬彬儒风,较之前朝又有发展,元朝的太祖、太宗“求贤为辅弼”,[4]注意用儒臣,定能有所作为。与此同时,耶律楚材还批评了秦始皇尊法反儒,以及历代反对儒学的皇帝。他认为,只有推行儒家的道德伦理,才能国泰民安,有利于发展。如他在《湛然居士文集·和平阳张彦升见寄》一诗中曾这样明确地写道:“国维张礼义,民生重食货,黜陡九等分,幽明三载课。小人绝觊觎,贤才无轗轲”。在《湛然居士文集·李庭训和予诗见寄复用元韵以谢之》中,耶律楚材又写道:“殷周礼乐真予事,唐舜规模本素心。”明确地把继承儒教传统视为己任。

在以儒治国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耶律楚材首先做到的是劝说元朝统治者尊孔。他不仅在诗文中歌颂说:“宣尼万世帝王师”。[5]还在参政时期作了大量尊孔兴学的工作。据《元史·耶律楚材传》记载,耶律楚材随元军南下时,曾“请遣人入城,求孔子后,得五十一代孙元措,奏袭封衍圣公,付以林庙地。命收太常礼乐生,及召名儒梁陡、王万庆、赵著等,使直释《九经》,进讲东宫。又率大臣子孙,执经解义,俾知圣人之道,置编修所于燕京,经籍所于平阳,由是文治兴焉。”在耶律楚材的建议下,元朝的上层统治者最初接受了儒家基本的思想和观点,开始了贵族子弟的儒家教育,并且设置编译、整理、出版儒家教材的机构。使元朝的儒家教育迈出了第一步。

此后不久,元太祖成吉思汗因汉人犯贪污罪,对用汉人崇儒教产生了怀疑,“责楚材曰:‘卿言孔子之教可行,儒者为好人,何故有此辈?’对曰:‘君父教臣子,亦不欲陷不义。三纲五常,圣人之名教,有国家者莫不由之,如天地之有日月也。岂得缘一夫之失,使万世常行之道独见废于我朝乎!’帝意乃解。”在此期间,耶律楚材曾接连上疏兴建孔庙,崇尚斯文,急立学校,进一步推动了文教事业的发展,如他说:“并门连岁不年丰,证父攘羊礼义空,既倒狂澜扶不起,直须急手建庠宫。”[6]他还说:“槐宫悉混玉石焚,庙貌依然惟古云,须仗吾济更修葺,休教盛世丧斯文。”[7]在耶律楚材的倡议和坚持下,元朝初年逐渐在各地兴起和修复了一些孔庙,崇儒兴学也蔚然成风。到这时,耶律楚材已颇为满意,认为尊孔崇儒已经渐渐深入人心了。正如他在《湛然居士文集·周敬之修夫子庙》一诗中所说的那样:“天皇有意用吾儒,四海钦风尽读书,可爱风流贤太守,天山img起仲尼居。”由此可见,在以儒治国,尊孔兴学方面,耶律楚材是元朝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在元太祖、太宗、世祖的支持下,他得以施展才干,对元朝乃至后代的文教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