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秉文教育文化选读

赵秉文教育文化选读

赵秉文(一一五九——一二三二)金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字周臣,晚年自号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滏阳县)人。出生于世宦之家,幼颖悟,勤读书,登大定二十五年(一一八五)进士,自世宗至哀宗连仕五朝相继任应奉翰林文字,侍读学士,拜礼部尚书等职。在教育及学术思想上,以维护儒家道统为己任,把教育看成恢复人性本然的工具,以“遏人欲,存天理”为教育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将宋代理学传入北方。一生除从政外,忙于著述和讲学。曾著易丛说,杨子发微、中庸论、文中子类说、列子补注、资暇录等,其中大部分收入滏水集。

赵秉文是金代重要的作家之一,诗、文、书、画皆工,自大安三年党怀英死后,即继而为文坛盟主。由于章宗后期沉湎声色,朝廷上下侈靡成风,浮艳尖新的文风随之而滋长。

赵秉文不满于这种文风,力图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政治影响加以挽救,因而被元好问誉为“挺身颓波,为世砥柱”(《闲闲公墓铭》)。刘祁则指出:“南渡后,文风一变,文多学奇古,诗多学风雅,由赵闲闲、李屏山倡之。”(《归潜志》卷八)

赵秉文诗宗法唐人,七言长篇笔势纵放,律诗壮丽,小诗精致。他没有忘怀世事,“歌管年年乐太平,而今钲鼓替欢声。裴公祠下无穷水,好乞余波为洗兵(《济源四绝》之一),感慨于金代由盛而衰,明白晓畅而余韵不绝;”胡兵数道下山东,旌旗绛天海水红。胡儿归来血饮马,中原无树摇春风(《从军行送田琢器之》),揭露蒙古军队的暴行,也颇能激动人心。他的散文往往出于经义名理之学,长于辨析,议论横生。

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20卷,有《畿辅丛书》本,《四部丛刊》影汲古阁抄本。